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氟虫腈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115 秒)
近几年,黑龙江省草原蝗虫呈中等偏重发生,时而会大暴发,虫口密度最高可达 700~800 头/m2,对草场和农田为害严重。丁烯氟虫腈对水生生物和蜜蜂的毒性较低,可加工成除乳油以外的其他各种剂型,对环境友好(Liao et al.,2015),可以与多种杀虫剂混用,目前已成为氟虫腈的替代产品。丁烯氟虫腈对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活性高,可用于蝗虫的应急防控...
为进一步加强氟虫腈产品登记管理,2016年11月21至22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广东召开氟虫腈产品登记管理研讨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以及广东、安徽、浙江、湖南省农药检定机构,部分基层执法管理等单位专家及氟虫腈生产企业代表共30余人出席会议。
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d值分别为(21.3±2.5) pmol/mg protein和(109±9) 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氟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
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斑马鱼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和果蝇RDL(resistance to dieldrin)受体跨膜区的三维结构,研究了氟虫腈在两个受体中作用位点的差异;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氟虫腈与斑马鱼GABAA受体和果蝇RDL受体的结合模式,并比较了氟虫腈与两个受体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斑马鱼GABAA受体和氟虫腈作用位点的结构与果蝇RDL受体和氟虫腈作用位点...
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APVMA)对杀虫剂氟虫腈的复审将扩大到环境问题领域。2003年,由于有报告指出其兽医用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APVMA开始对氟虫腈进行重新评审,并于去年公布了初步评审结果,建议准予氟虫腈继续登记,但修订了其安全指导说明和再进入间隔时间。
为提高氟虫腈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利用葡萄糖、半乳糖与木糖作为导向基团对其进行了糖基化修饰,设计合成了3个含乙酰保护基的糖基-氟虫腈偶合物(a,b,c)和3个脱保护基的偶合物(d,e,f)。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在蓖麻幼苗韧皮部中的输导积累性。结果表明:化合物a、b、c无韧皮部输导性,而d、e、f 则具有良好的韧皮部输导性;培养2 h后,收集的第3 h内韧皮部液中 d、e、f 的浓度分别为21.45...
依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合成了6个新型含有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结构片段的氟虫腈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及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1和2 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活性优于氟虫腈,LC50值分别为...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 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
研究了阿维菌素、氟虫腈两种药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3龄幼虫的毒力及对其取食的影响。Potter喷雾法处理后,两种农药处理中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但叶片保护率却有降低趋势,且在阿维菌素低浓度处理中更明显。浸叶法处理后,试虫校正死亡率与叶片保护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在阿维菌素的72 h处理中,除了10.00 mg/L、0.3...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
本文报道了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水稻秸秆和土壤中氟虫腈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谷物及秸秆提取液经柱层析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在0.01~0.5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在80.60%~99.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最小检测浓度为0.01mg/kg。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目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研究毒死蜱、氟虫腈在稻米生产及食用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阐明不同用药量、用药次数与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关系,并以理论(MRL)与实际残留数据,结合食用前加工过程的去除消解动态研究,分别计算入口前的残留值,进行理论和准确暴露评估,分析大米的食用安全性,并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理论依据,从食用安全的角度对实际生产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并重新界定最适的安全间隔期。【方法】田间试验参照...
在建立油菜中丁烯氟虫腈残留分析方法的实验中, 在添加丁烯氟虫腈浓度为0 .05 、0 .10 、0 .50 μg/ ml 的油菜样品中分别加入60 ml不同提取溶剂, 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对丁烯氟虫腈残留添加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腈提取效果最好。以乙腈为提取剂提取的丁烯 氟虫腈残留液, 通过柱层析( 中性氧化铝与活性炭的混合物为柱填料) 净化, 气相色谱测定, 得出氟虫腈的最小检测量为2 ×...
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e 4龄幼虫为试虫,从表皮穿透、生物转化、作用靶标3个方面研究了三唑磷·氟虫腈复配剂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三唑磷与氟虫腈复配后,相互促进了对方对粘虫表皮的穿透作用;三唑磷对酸性磷酸酯酶(ACPase)的竞争性抑制与氟虫腈对ACPase的非竞争性抑制与反竞争性抑制的混合型抑制相结合,使复配剂对ACPase的抑制能力大幅度提高;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