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作物学 高产高效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22 秒)
2019年3月18日-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在海南陵水召开。项目主管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四川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有关领导,专项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邓华凤研究员,特邀报告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
2018年4月19日-20日,方继朝研究员主持的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稻麦肥药减量与周年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方案”工作交流与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淮安市淮安区农委以及江苏省农科院相关专业所和地区所等8家项目参加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8年1月20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团队(国家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联合种植大户李铁以及禾下土、慧谷等相关种苗企业,在雄安新区组织召开了“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会”,来自山东、河南、天津、雄安、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种植大户和薯苗公司代表19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2017年11月28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分论坛在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大成厅举行。本次研究生创新论坛分论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承办,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及研究生院共同组织实施。
以西北一熟制灌区当前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作优势明显的西瓜/大豆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田间试验,对影响该复合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带幅比、品种、密度及播期4个主要群体配置因子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幅1.6 m,西瓜、大豆带幅比1.2/0.4模式为西瓜套作大豆最优带幅配置;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套作西瓜,大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齐黄36、冀豆12和陇黄2号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带幅1.6 m,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年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作物高产高效群体与关键生态因子的匹配及其调控”获得批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基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计划。
2014年6月24日,受广东省科技厅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持召开了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张明永研究员承担的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双抗高产水稻新品种植优523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的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王丰研究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谢振文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陈雄辉研究员、中山大学黄上志教授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滕萌高级审计师5位专家组成。华南植物园合作交流处副处...
2013年9月22日,“玉米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高效生产模式研究”项目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德州市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吴孔明,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作科所所长万建民、党委书记张保明以及来自作科所、蔬菜所、信息所、油料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现场会。
2013年7月17日至19日,“全国养分资源管理协作网2013年学术年会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会议主要研讨了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针对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限制因子,进行了相关技术创新与集成,并且探讨了如何利用“科技小院”进行高产高效技术创新与大面积示范推广。
2012年2月28-29日,由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承办的“苎麻高产高效种植及多用途技术培训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6个苎麻试验站的站长和团队成员,27个主产县(市、区)的60余名农业主管部门领导、企业代表、麻类种植大户、技术骨干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体系首席科学家、麻类所所长熊和平研究员主持。
以氮利用高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的12 个粳稻品种的大田试验研究了225 kg hm?2 纯氮水平下株型特征的类型间差异, 以及株型特征、倒伏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披垂度, 氮高产高效型品种显著低于氮低产低效型, 平均分别低9.29%、65.3%; 上三叶的叶宽、群体LAI、有效LAI、高效LAI和比叶重, 氮高产高效型平均分别比氮低产低效型高29.25%...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量过高和秸秆焚烧浪费污染这一普遍存在的矛盾,扬州大学农学院专家一项最新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与传统施肥及栽培法相比,可减少氮肥施用量30%,增产10.8%。该成果为直播稻高产高效栽培和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介绍了小麦间作玉米套种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该专题的技术关键:1、筛选出高抗旱、高耐盐、稳产抗病抗倒小麦玉米新品种,对持续缺水干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稳定的中高产潜力;2、国内外首次应用年度间土体水分动态比较法,提出小麦需水关键时期10-15%的土壤含水量低限范围;3、国内外创造性地提出了鉴定冬小麦耐盐性的指标和方法,为盐渍土地区耐盐品种的筛选提供了可靠的鉴定方法;4、引用美国土壤养分状况系统分析法综合诊断该类型区土壤养分缺素状况,提出施肥配...
该项研究系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两种作物,运用间套复轮作的耕作方式,作物种群合理嵌合,应用农艺、农机,植保、水利等综合农业技术和集约的管理手段,提高作物群体生产力和单位土地产出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在于为贫困落后的沈阳市柳绕地区发展效益型农业探索一条新路子,也为全市改革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