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射电天文方法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射电天文学 国家天文台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075 秒)
快速射电暴是来自宇宙深处短暂而强烈的无线电波爆发,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足够驱动人类社会万亿年。2007年,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快速射电暴,但这些强大的能量如何产生尚不清楚。
2022年8月23日,平方公里阵列国际组织(SKAO)公布了第二次SKA数据挑战(SDC-2)的结果,国家天文台-天籁团队(NAOC-Tianlai team)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结果可重复铜奖。https://sdc2.astronomers.skatelescope.org/。
射电望远镜的主反射面的面型精度是影响大型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保证望远镜良好的工作性能,需要使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反射面变形误差保持在相对于波长较低量级的水平,进而能够保证高效和高性能的天文观测。对于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反射面尺寸往往在几十甚至上百米,环境载荷(重力、温度、风载)的变化对主反射面的精度影响十分显著,要在全观测过程中始终维持庞大的主反射面精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近日,国家天文台暗能量射电探测关键技术实验(又名天籁实验阵列)发现一例新的快速射电暴(FRB),这是天籁柱形阵列首次探测到FRB事件,这一结果已在Astronomer's Telegram上公布,也是国内首次用射电阵列探测到快速射电暴。
射电望远镜的波束方向图反映了望远镜对不同方向的天文信号的响应强度,对校准望远镜数据、产生准确天文图像极为重要,但精确测量射电望远镜的波束颇具挑战性。用无人机进行天线波束方向图测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国际上有多个团队正在尝试这一技术。国家天文台天籁实验团队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光机电实验室成功联合开展了测量射电望远镜波束无人机测量实验,其首项测量成果已于近日发表。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绶琯院士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代表王绶琯院士上台领奖。
2021年9月27日,作为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正式颁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获此殊荣。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仁东研究员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了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入选。此次命名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73个。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落成启用,具有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得天独厚的台址,是具...
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后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类天体,研究超新星遗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超新星的前身星模型和爆发模型,限制星系元素丰度和尘埃模型,分析宇宙线加速机制。然而多年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却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那就是超新星遗迹多样化的射电形态是如何演变而来的。经过长期的努力攻关,最近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综合研究团组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星际磁场、前身星的星风和自行对遗迹演化的影响,利用大型软件包...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研究部研究员李菂、助理研究员汤宁宇等基于Arecibo望远镜分米波吸收线“世纪巡天”(Millennium Survey)数据,并结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3.7m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多个望远镜的毫米波观测,精确测量了针对43个类星体方向的银河系气体状态,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利用羟基OH吸收线结合一氧化碳对银河系气体进行研究。该研究给出了OH激发温度的准对数正则分布,并确...
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余思捷博士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Edward Kontar博士等人合作,利用国际著名的新一代低频射电成像干涉望远镜LOFAR的高时空和频谱分辨率的宽带频谱成像数据,首次定量给出日冕传播效应对太阳射电观测结果的影响,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太阳剧烈爆发会产生大量高能电子,这些高能电子与磁场、等离子体发生耦合作用在多个...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2017年5月30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中国首次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5月27日,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委科技委负责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和获奖团队代表、科技界代表等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
2017年4月24~25日,中国-荷兰双边射电天文研讨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殿文,国家空间中心主任吴季,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副台长沈志强,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及国际合作局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并向与会的六十多位中荷专家学者致以欢迎。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荷兰格罗宁根大学(RUG)、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ASTRON)、荷兰空间研究所(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