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红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X射线天文学 γ射线天文学 中微子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空间天文学 国家天文台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6 秒)
温海焜,博士,副研究员,1984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2010年参加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队,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昆仑站地区进行天文学科学考察,荣获优秀考察队员称号。
2021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简称南美天文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简称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联席理事会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南美天文中心和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理事长张亚平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2021年4月21日,由国家天文台作为总体单位联合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工程(ASO-S)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有效载荷通过了卫星总体单位——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组织的初样研制总结暨正样设计评审,标志着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载荷分系统的研制工作正式进入正样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通过研究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航天局盖亚空间望远镜(Gaia)取得的数据,发现591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飞出银河系。这是自第一颗高速星发现以来,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速星总量(550余颗)翻倍,使目前发现的高速星数量突破1000颗,扩充了高速星的样本。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
十几年前,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来自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黑洞的心跳“。十几年后,当天文学家再次有机会观测这个黑洞时,发现这个信号仍在持续。这项研究工作由国家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团组金驰川研究员主导,合作者包括英国杜伦大学Chris Done教授和Martin Ward教授。论文已于北京时间6月10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文中略和研究员韩金林,一方面从光学和红外的全天成像数据中发现2.6万多个新的近邻星系团;另一方面从更深的巡天数据中发现1500多个遥远(红移大于0.7)的大质量星系团,使得红移大于0.75的大质量星系团数量比过去增加了3倍。
近日,国家天文台恒星与恒星系统团组陈孝钿、邓李才等人利用红外太空望远镜WISE数据搜寻到50282颗周期变星,其中34769颗为新发现变星。通过仔细的变星分类,该结果被整理为第一个全天红外变星星表,并极快地发表于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该工作同时被美国天文学会列为研究亮点(https://aasnova.org/2018/07/24/getting-wise-r-about-vari...
近日,国家天文台巩岩研究员、陈学雷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冯骅教授首次提出可利用3.5 keV发射线光子的极化方向来检验其轴子(axion)转化起源的假说。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开3.5 keV发射线的起源问题,同时可以帮助确认轴子的存在。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月份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潘之辰、李菂和钱磊发表了对蛇夫座分子云中心连续天区的 C2H N=1-0 及 N2H+ J=1-0 分子谱线成图。此成图观测使用了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http://www.dlh.pmo.cas.cn/),覆盖了蛇夫座分子云中约2.5平方度的天区,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约为1角分,是蛇夫座分子云对两条分子谱线的第一次大的连续天区成图(见图1)。由此观测数据,...
近日,国家天文台巩岩研究员、陈学雷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冯骅教授首次提出可利用3.5 keV发射线光子的极化方向来检验其轴子(axion)转化起源的假说。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解开3.5 keV发射线的起源问题,同时可以帮助确认轴子的存在。该成果已经发表在2月份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为第一单位,国家天文台总部为第二单位,包括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Observing the release of twist by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a solar filament eruption”于2016年6月16日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在线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
有140余位研究人员参加的费米望远镜超新星遗迹项目旨在探索超新星遗迹在高能波段的性质,这有助于科研人员理解超新星遗迹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宇宙线的起源。该巡天项目组已于2016年5月24日在ApJS(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发表了他们的首个超新星遗迹源表文章
暗物质晕附近的中微子由于钱德拉塞卡动力学粘滞效应会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分布,这个现象称为中微子尾波。近日,国家天文台朱弘明博士、陈学雷研究员等人发现,通过观测尾波,中微子的等级问题(hierarchy problem)以及手征性(chirality)问题可能得以解决。该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6, 141301(2016))。PRL审稿人给予...
2015年11月21日上午11时,FAST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首次升舱成功。这标志着FAST工程馈源支撑系统正式进入六索带载联调阶段,也标志着作为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FAST望远镜,完成了“点睛之笔”即将进入尾声
近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共同组织的2014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南京天光所报送的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镜预应力环抛技术取得突破”成功获选。另外, “LAMOST DR2 数据发布”、“光学和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ONSET)成功建成并投入观测”等两项成果也有我所科研人员的突出贡献,在此我们向为获奖项目做出贡献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