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天文学 黑洞相关记录373条 . 查询时间(0.133 秒)
宇宙中有4000亿亿个黑洞     宇宙  恒星级黑洞  恒星       2022/2/23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个黑洞?这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最紧迫的问题之一,科学家们现在终于给出了答案!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对恒星级黑洞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了其在整个宇宙中的分布情况,并据此计算出目前可观测宇宙中黑洞的数量约为4000亿亿个。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干涉仪(VLTI)日前获得了迄今为止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区域最深、最清晰的图像。新图像的放大倍数是之前的20倍,还帮助天文学家在黑洞附近找到一颗前所未见的恒星——S300。通过跟踪这颗恒星的轨道,该团队对黑洞的质量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测量。
NGC 7727距离地球很近,且双黑洞的距离正好处于最终通过引力波辐射而损失轨道角动量形成双黑洞并合之前的阶段,这个阶段对研究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演化至关重要,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的绝佳机会。
科技日报柏林11月30日电 (记者李山)近日,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的帮助下,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一对超大质量黑洞。相关成果30日在线发表于《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科技日报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29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可能首次探测到两个黑洞相互碰撞发出的光,为了解这些神秘的黑暗物体提供了机会。
近日,上海天文台观测高能天体物理组的科研团队利用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简称HXMT,中文“慧眼卫星”)在著名黑洞双星天鹅座X1的软谱态时探测到88mHz的高能准周期振荡信号,相关研究工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黑洞喷流特写图首发!     黑洞  星系中心  质量  吸积盘       2021/7/22
研究人员表示,EHT获取的黑洞最新图像有助于了解这些星系中心是如何将大量的物质注入到强大的光束中,并将它们发射到数千光年之外的太空中。这些图像也支持了基于广义相对论的预测,表明黑洞在很大的质量范围内行为相似。
南京大学教授李志远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袁峰课题组合作,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并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发现了黑洞热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袁峰课题组和南京大学李志远课题组合作,通过分析观测数据,并利用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发现了黑洞热吸积流中存在风的直接观测证据。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自然·天文学》上。
据《科学》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吞噬中子星的事件。中子星是中等质量的恒星燃烧爆炸后留下的超致密核物质球体。大质量物体之间的剧烈合并是通过时空涟漪(或者说是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此前,科学家已发现了黑洞黑洞或中子星—中子星的合并。
黑洞又有新数据了。4月14日,全球19台望远镜(阵)所观测的“黑洞”新数据被公开,相关结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2019年4月10日,全球科学家们联合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图像,揭示了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及其黑暗的中央区域——黑洞的阴影,状似“甜甜圈”。
还记得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首次公布的黑洞照片吗?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了解到,来自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近200个科研机构的76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使用19台望远镜阵同步观测,成功捕获到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的多波段“指纹”,观测数据14日在全球公布。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黑洞的中心区...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2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发现,天文学家团队在数千个γ射线暴中寻找“引力透镜”,最终利用宇宙早期的一次爆发所产生的光畸变揭示了一个中等质量黑洞(IMBH)存在。该结果将为理解黑洞的形成以及小质量黑洞如何成为超大质量黑洞带来关键性启示。众所周知,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科学家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利用天体被吸入之前、因黑洞引力带来的加速度摩擦...
今天,曾经成功捕获人类有史以来首张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又为揭示M87超大质量黑洞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它在偏振光下的影像。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如此接近黑洞边缘处测得表征磁场特征的偏振信息。这一结果对解释距离我们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如何从其核心向外传播能量巨大的喷流至为关键。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撰文,提出超大质量黑洞可由暗物质形成的新机制——超大质量黑洞可由位于星系中央稠密区域的暗物质直接形成,而非传统认为的那样由普通物质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以及早期宇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超大质量黑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科学家此前已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8亿年就已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但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