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化学 红壤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2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红壤实验站揭示了不同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调控土壤大团聚体中钾素的分配机制。该研究对于指导红壤钾素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和耕作研究(Soil & Tillage Research)》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基于典型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揭示了长期外源磷添加通过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碳分布及团聚体稳定的差异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上。
施用石灰是改良酸性土壤的重要措施,但其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增强不仅加速土壤酸化,也增加硝态氮流失风险。传统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能否在石灰改变pH的条件下始终有效抑制硝化是当前红壤区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采用短期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不同用量石灰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酸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石灰(≤ 4 g·kg-1)显著提高土壤pH,通过促...
2014年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东南丘陵区红壤酸化过程与调控原理”启动会议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朱兆良院士以及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骨干等60多人参加了启动会。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施用CO(NH2)2和(NH4)2SO4对初始pH值分别为5.14、4.77和4.34的红壤酸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O(NH2)2显著增加了3种红壤的硝化速率,从而显著加速土壤酸化。培养结束时,3种红壤pH值较培养过程中最高值分别下降2.14、1.23和0.56。施用(NH4)2SO4抑制了初始pH<5.0的2种红壤的硝化作用,从而显著降低这2种红壤的硝...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 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ρ>0.05 ),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 溶出量均随 pH 值的降低而升高,Al3...
在20℃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的钠钙盐(L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类与混合氨基酸的钠钙盐(LAA)不同用量水平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类混合物在各不同水平下均能显著提高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 随着培养的进行,添加有LA、LAA的各处理对红壤和黑土中磷有效性均有明显提高。无论是LA或LAA,红壤中以半量处理对提高磷有效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而黑土中则以LAA作用...
【目的】为合理施用有机物料调节土壤碳、氮以阻控土壤酸化,对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土壤几种形态碳、氮及酸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关关系。【方法】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3种有机物料(稻草、紫云英和猪粪)后红壤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WSON)、可溶性有机碳(WSOC)、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土壤pH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
[目的] 研究添加钠基蒙脱石对重金属污染红壤中Cu、Zn、Pb和Cd的改良效应。[方法] 以采自江西贵溪铜尾矿污染红壤为样品,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设5个处理(添加钠基蒙脱石0、1%、2%、4%、8%),测定处理后各样品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水浸提液的Na+、电导率及pH值,分析它们之间相关性。[结果] 添加4%和8%的钠基蒙脱石能显著降低重金属污染红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的含量,与...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单一重金属铅(Pb)在不同浓度和培养时间下对旱地红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旱地红壤中,当Pb 浓度低于200 mg/kg 土时,脱氢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100 mg/kg 土时活性最大;当Pb 浓度大于200 mg/kg土时,其活性随着Pb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浓度越高对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愈显著。即200 mg/kg 土可作为Pb对脱氢 ...
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不同形态有效碳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长期施肥后红壤不同形态 有效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且全C、矿化碳的变化为厩肥> 绿肥> 稻草秸秆肥> 本田还田> 对照, 易氧化碳、C 库管 理指数(CPMI) 、C 素有效率的变化为绿肥> 稻草秸秆肥> 厩肥> 本田还田> 对照, 微生物生物量C 变化为绿肥> 厩肥> 稻草秸秆肥> 本田还田> 对照, 绿肥和稻草秸秆肥...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 以恢复14 年的常绿针叶林地( 马尾松林) 、落叶阔叶林地( 小叶栎) 、针阔混交林地( 湿地松- 小叶栎) 和自然恢复地( 受到人为干扰) 为样地, 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 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 增加有机质和养分...
通过盆栽试验,在小麦蚕豆间作、蚕豆单作系统中,研究小麦缺铁诱导产生的根分泌物——麦根酸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用麦根酸可以显著增加单作蚕豆对红壤中难溶性磷的吸收;小麦蚕豆间作时,麦根酸施用对小麦吸收土壤中的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蚕豆磷的吸收影响不大,小麦蚕豆间作在作物磷吸收方面是具有极大优势的种植制度。
【目的】为揭示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机制,对16年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后红壤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施肥处理土样置于恒温摇床中连续振荡培养,定期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磷的各种吸附参数、累积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对0~20 cm土壤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0~20 c...
不同轮作措施下瘠薄红壤中碳氮积累特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