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湖沼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湖沼学 湖泊相关记录342条 . 查询时间(0.067 秒)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41430855)和面上基金(41471022)等的联合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元波团队赵晓松等,基于鄱阳湖高塔通量观测数据,深入揭示了大型季节性湖泊水热通量受水位波动影响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2017YFA0605200)项目网站由项目首席科学家沈吉研究员提议建设,经过设计、修改与调试,于2018年7月30日正式上线。项目网站主要包括项目介绍、项目动态、科研成果和项目管理等四个主要板块,网站已发布包括有项目简介、课题设置、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简介等项目的基础信息,并将在后续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发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的联合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研究组与Yale-NUIST研究人员开展合作,运用2012-2014年太湖及周边河道逐季度野外观测数据,深入揭示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与甲烷释放之间的内在关联,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第一作者为周永强和肖启涛。
湖泊面积仅为除冰盖外陆地表面积的3.7%,却贡献了自然生态系统中近20%的甲烷排放量,因而湖泊等湿地乃全球范围内碳循环重要的枢纽。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湖泊甲烷释放,而甲烷释放通常认为是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厌氧环境下甲烷古菌代谢是湖泊甲烷生成的必由之路,然而大量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有氧水体中依然存在甲烷超饱和的现象,并且认为湖泊甲烷悖论可能为微生物作...
过去数十年,全球环境已发生快速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全球变暗和变亮以及气候异常波动等。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适应和反馈往往是非线性的,短期实验和观测往往很难反映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过程。因此,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受到国内外研究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先后建立了多个长期观测网络,如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英国环境变化网络、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等。通过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可以阐释生态系...
2018年8月17日,湖泊水库生态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湖沼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nology)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分会共同组织,主题为“ScienceX: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lake ecosystems across contine...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又、蔡永久等科研人员,对巢湖流域180个样点(包括流域内147个河流样点和33个巢湖样点)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巢湖流域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呈现圈层分布特征(图1),180个采样点可分为四个聚类组,最外层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其特征种主要为蜉蝣目、毛翅目、双翅目和腹足纲,清洁型物种所占比例较大。最内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均最低,其特征种主要为耐污的寡毛纲物种。底栖动物物种...
气候变化的一个明显的结果是全球水冰的加速消融,包括高海拔冰川、两极冰盖和湖冰等。位于气候变化最敏感区域之一的北欧湖泊皮海湖面临湖泊封冻时间的逐年递减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湖冰动态变化是热能转移的过程,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风和水动力均可以影响此过程。目前,有关气温上升对湖冰周期缩短的研究较多,而水动力对湖冰长期演变影响的研究相对不足。在中国科学院-芬兰科学院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与...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团队秦伯强课题组以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为例,通过高频原位观测、长期定点观测以及室内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风速下降对太湖水体富营养状况的影响。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太湖地区近年来全年风速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图1),主要表现为中高风速(>3 m/s)出现频次显著下降。同时,每月日平均风速<3 m/s的最大持续天数显著上升。由于太湖...
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湖泊的沿岸地带更是潜在的温室气体释放的重点区域之一。青藏高原分布着我国最大面积的湖泊群,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世昌团队及其合作者对青藏高原18个湖泊近岸水体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 氧化亚氮(N2O))的分压及其排放进行了调查分析(图1),发现青藏高原的...
2018年6月18-21日,国际古湖沼学会(International Plaeolimnology Association, IPA)第十四届大会(14th International Paleolimnology Symposium, IPS14)和国际湖泊地质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mnogeology, IAL)第七届大会(7th Interna...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杨玉义、研究员邢伟等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文娟、浙江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林辉等共同收集整理了全球湖泊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方面的研究数据,评估了当前湖泊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分析了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因素和潜在的风险。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比较分析了抗生素在全球湖泊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此外,还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和传播的因素(化学污染、湖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林等人,通过对全国不同营养水平的22个湖泊821个站点的研究,确定了基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光学特性进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分类标准和阈值。研究发现,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在254nm处吸收系数随营养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与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2=0.92,p<.001,n=821);随着湖泊营养水平增加,表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组成和来源的参数光谱斜...
鄱阳湖与周围水系的水量交换关系复杂,是我国大江大河流域最复杂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再叠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该区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的重灾区和多发区。近期,鄱阳湖流域极端洪水、旱涝急转等现象频发,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鄱阳湖水情受长江来水和流域五河共同影响,定量模拟二者对鄱阳湖洪水的影响,对认识鄱阳湖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理、保障湖泊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973项目、国...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东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为例,分析了高光谱技术在反演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可行性,并讨论了重金属的反演机理。结果表明,光谱模型对重金属的反演能力差异显著,其中Cd、Hg、Ni和Pb被反演性较高,As、Cr、Cu和Zn无法被反演,该结果取决于重金属与TOC的内在关系与共生机制。该研究可为光谱快速获取高异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提供参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