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地质学 华南相关记录204条 . 查询时间(0.538 秒)
近日,PeerJ杂志和古脊椎动物学报分别报道了在中国江西志留系发现的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盔甲鱼科的形态学特征,基于这些新特征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盔甲鱼类是无颌鱼类“甲胄鱼纲”下的一个类群,该类群最早出现于中国华南地区的志留系,在志留纪早期迎来了第一次适应辐射,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盔甲鱼类群,称之为“张家界动物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岩石学学科组博士生刘潇、王强研究员、马林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广州市天河区火炉山和龙眼洞森林公园晚侏罗世(162~155 Ma)二云母花岗岩-正长斑岩-闪长岩的岩石组合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Sr-Nd-Hf-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火炉山和龙眼洞二云母花岗岩都具有高硅、弱过铝质-强过铝质以及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图1和2)。火炉山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O同位素...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环境团队方小敏研究员等人,通过研究华南地区7个盆地(图1)古近纪地层孢粉,发现华南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在中始新世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古新世到早始新世的孢粉组合中耐旱的麻黄粉属和凤尾蕨孢含量较高,指示当时气候偏干旱;中始新世到渐新世的孢粉组合中则出现丰富的喜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树种和落叶阔叶林以及针叶树种,旱生植物种类几乎消失,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属温暖湿润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褚杨等对华南板块中部的越城岭岩体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学和年代学工作(图1),并总结了华南板块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越城岭地区发育了典型的伸展拆离断层,整体向西拆离,通过两期伸展作用,将位于拆离断层东部的越城岭岩体及其围岩从约10 km深部揭露至地表(图2)。同构造岩石的云母Ar-Ar年代学记录了断层的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7日发布消息,该所戎嘉余院士和黄冰研究员通过对相关层段中腕足动物群的深化研究,为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的肇始标志提出了新的认识。这一研究成果《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近日发布在《地质学报》上。
解启来,男,1964年10月出生,安徽肥西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地震局河源地震台协办的“探测地球深部结构地震学方法最新进展及华南深浅部结构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30日在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地震台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5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原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红谊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先后主持了研讨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
华南海相页岩层系生烃后大多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样式,且不同样式页岩气富集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对华南数十口页岩气探井及涪陵页岩气田300多口开发井的分析测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详细解剖,并结合实钻效果分析,建立了一套直接与间接指标相结合适用于华南海相页岩含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华南典型的挤压构造背景,在重点考虑构造紧闭程度(宽缓、窄陡及破碎)和构造形态(正向、负向及斜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博士研究生马姣与王元、金昌柱、胡耀武以及德国图宾根大学Hervé Bocherens教授合作,对广西扶绥更新世晚期渠仔洞古人类遗址的动物群进行了稳定同位素(C,O)分析,揭示了亚洲象、东方剑齿象及其他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在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东南亚地区更新世已有动物群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亚洲象和剑齿象二者...
宿文姬,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先后主持科研项目与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教研项目4项。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工程地质学》教材1部,副主编《建筑地基基础》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在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工程地质勘察、公路隧道与边坡监测技术及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负责完成的广州大学城药学院勘察项目,于2005年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
大量的化石记录表明,古生代层孔海绵似乎是在中奥陶世晚期起源并快速多样化的。拉贝希目(Labechiida)作为没有争议的层孔海绵的早期代表共包括7个科,其中的5个科都在中奥陶的达瑞威尔阶几乎同时出现,在全球低纬度地区的同期地层中被广泛报道。对于层孔海绵在早期演化阶段的这种突然而且是多个科级分类单元同时出现的现象,有两个比较流行的学说:一是此类海绵都起源于罗森层孔海绵类(rosenellids)中的...
目前,崩岗灾害业已成为华南地区水土保持与灾害防护的突出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其根本机理认识模糊,导致灾害治理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的怪象。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先伟从崩岗风化土特有的岩土性质出发,重点调查花岗岩与玄武岩风化土的崩解特性对崩岗孕育形成的启动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华南地区的高温湿热气候引起的反复干湿交替会破坏土体的颗粒团聚性,增强土的分...
华南大地构造核心问题之一是江南—雪峰山造山带的属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横切雪峰山造山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和部分重点区段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解释,划分出5个大地构造单元:(1)湘中复合逆冲构造带。该带位处雪峰山造山带东部,以龙山复合构造穹隆等为代表,是近EW向加里东造山带与NE向燕山造山带复合叠加的结果;其中燕山期构造样式总体为倾向SE逆冲断层控制的尖棱背斜构造。(2)雪峰山...
华南的广西运动被认为是发生在早古生代的陆内造山作用,然而触发陆内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仍然不清.广西运动形成了泥盆系与下伏岩石之间广泛的不整合面以及分布在局部地区的下古生界内部的多个不整合面.广西运动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和古生物响应时间在460~380 Ma,时间上对应于奥陶系和泥盆系之间的多个不整合,而分布在华南南缘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面(郁南运动)仅与少量的530~480 Ma之间的变质事件...
本文对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南西段的浦北、旧州、台马、大寺、那垌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台马岩体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3±3) Ma, 与其它岩体同属早三叠世花岗岩。所有这些岩体均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 部分含麻粒岩包体。它们均属强过铝质花岗岩,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 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