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作物学 科技成果相关记录291条 . 查询时间(0.992 秒)
2022年10月21日,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对亚林所等单位完成的“薄壳山核桃/山核桃油脂加工与品质控制技术”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任曾祥谓主持,亚林所所长、党委书记汪阳东等项目组成员和科技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闽红优2号苗期生长快,植株高大,粗壮,群体整齐后期不早衰,茎上下粗细均匀,田间调查未发现感染炭疽病和立枯病的植株,抗寒、抗病性强。纤维用途:在闽南地区4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开花,进入工艺成熟期;留种用途:6月下旬播种,10月中旬开花,次年1月初可收种。闽红优2号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工艺成熟期150天,株高460.0cm,茎粗2.18cm,鲜皮厚1.30mm,单株鲜茎重688.7g,单株干皮重65.5...
闽红优1号,苗期生长快,植株高大,粗壮,群体整齐后期不早衰,茎上下粗细均匀,田间调查未发现感染炭疽病和立枯病的植株,抗病性较强。在闽南地区4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开花 产量表现:工艺成熟期160天,株高450.0cm,茎粗2.21cm,鲜皮厚1.31mm,单株鲜茎重677.8g,单株干皮重62.5g,晒干率22.71%。平均原麻产量达到496.1 kg/666.7m2.
2022年8月11日,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基于春小麦植株营养平衡诊断的施肥及调节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由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国审强筋小麦新品种,2020、2021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核心示范展示品种,2020/2021年国家冬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示范观摩暨第三届/第四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推荐品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优质强筋小麦主推品种,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主推品种,2020~2022河南省、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资金资助品种,是高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优势供...
新科棉6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3年在河南省完成全部试验程序,2017通过农业部转基因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生育期120-122天,植株塔型,茎杆茸毛较少;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结铃性好;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品质好; 耐枯萎耐黄萎病。
秋粮研究所在甘薯种苗脱毒、病毒检测、脱毒试管苗生产、良种繁育、健康种苗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脱毒试管苗-基质快繁-微型薯生产-微型薯育苗”、“脱毒试管苗-基质快繁-保护地扩繁”两套脱毒种薯种苗高效生产机制,确保了脱毒甘薯种薯种苗品质。
新单6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采用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自交系新美09与新01A3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与河南省同时审定。该品种幼苗叶鞘淡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5cm,穗109cm,雄穗分枝数11-15,花药黄,花丝红,白轴,籽粒半硬粒型,粒色纯黄。果穗圆筒型,穗长16-20cm,穗粗5.0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40粒,籽粒硬粒型,出籽率90....
属常规粳稻品种,适宜河南沿黄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63天。株高108.2厘米,穗长15.9厘米,亩有效穗23.5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35.3粒,实粒数121.8粒,千粒重26.7克。高产稳产,综合抗病强品质优,食味味道佳,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新香粳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食味值高达87.67,达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2级标准,中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好,株型好,植株较矮,耐肥抗倒,熟相佳。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 20220003),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适宜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属于中熟中粳稻,适宜轻简化栽培,适合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7天。综合农艺性状好,株型紧凑,株高100.3厘米,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品质优,食味气味佳,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2022年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并向获得202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由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敖俊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旱地甘蔗营养供需规律及其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喜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22年5月12日,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5个单位的行业专家对加工所与襄阳大山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黑木耳加工品质改善及复合黑木耳酱的研制”、“基于非热萃取加工大球盖菇调味品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两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
2022年3月25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完成的“华南优质稻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选育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2022年3月22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水稻所主持完成的“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创建及其规模化应用”和“水稻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两项成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担任评价咨询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担任副组长,评价专家组组员包括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林鸿宣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院士、许为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