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劳动科学 >>> 劳动科学基础理论 职业培训 劳动社会学 劳动计量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管理学 劳动心理学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劳动科学 劳动力相关记录292条 . 查询时间(0.197 秒)
一、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面临一个比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那就是收入分配差距也在迅速扩大。按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8上升到2005年的0.47,并在1993年就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将极有可能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商品  劳动力       2008/5/31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逻辑上蕴含两个问题, 一是劳动力能不能成为商品, 二是劳动力要不要成为商品, 能不能的问题是条件问题, 要不要的问题是原因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能不能的问题, 即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问题。    讨论劳动力成为商品,不能不提“两个前提条件说”。“两个前提条件说”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一段话:“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决定力量。劳动力要不要、能不能成为商品,归根结底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劳动力成为商品既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现象, 也不是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仅仅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笔者拟在反复研读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商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及世界劳动力商品实际,从劳动力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的角度,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生产力原因进行再认识,以求得出...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与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大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人。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就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后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会不会否定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按劳分配制度?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争论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在学术界...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人力资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前者如体力劳动者,普通操作者,后者如高层次的科研人员,企业家等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而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切和技术相关的行为,都和人发生关系。地区人口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技术创...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人力资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前者如体力劳动者,普通操作者,后者如高层次的科研人员,企业家等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而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切和技术相关的行为,都和人发生关系。地区人口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技术创...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建筑业的 50% 、煤矿采掘业的 80% 、纺织服装业的 60% 和城市一般服务业 50% 的从业人员均来自农村,可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不少障碍,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转移模式刻不容缓! ...
澳门是一个自由的经济体系,政府不直接干预各行各业的经营和发展,而是着力建设和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使澳门经济能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为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澳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就业和整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与协调。政府继续采取得力的措施,适度地发展多元化产业部门,以便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产业结构。与澳门的城市定位紧密相关,博彩业和旅游业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产业,这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特征与劳...
一、农民工,增量改革的产物    为更好的理解民工荒这一国情现象的出现,有必要回顾民工、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发展历程。80年代初,随着改革经启动,劳动力管制放松,农民有“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和“离土又离乡”等就业方式。许多农民为生计,走进城市,在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做工。后来,乡镇企业凋敝,“离土不离乡”者也走上了“离土又离乡”的道路,一时形成巨大的民工潮。从制度上言,民工和非公有制经济成...
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消费者,又是潜在的资源,实现有序转移、变消费者为可利用的资源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其资源价值的基本前提。    1襄樊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1.1转移增量逐步回升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脱离第一产业外出从事二、三产业,1980年代后期转移增量达到最...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使农民能致富。我国目前约有4.89亿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吸纳了1.3亿,农业部门有效利用劳动力1.3亿,外出务工和个体经营的约有7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34亿,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加上工业用地的大量增加每年导致新增的劳动力几乎...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有限,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劳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其中农村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已日渐突出,已成为劳动力能否转移以及转移广度和深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农村劳...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二十五年来,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节约和持续性释放,从农业产业转向非农产业,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剪刀差”变化趋势,即农户家庭配置于农业产业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劳动力之间呈现“剪刀差”变化趋势,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男劳动力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女劳动力减少速度,男女劳动力结构之间又呈现出“剪刀差”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供需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农村家庭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演变成我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如何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就业,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 一、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 (一)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