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农林经济管理 粮食安全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在全球经济社会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粮食金融属性和能源 属性凸显,审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脱离全球环境。科学 审视全球环境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得到三大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粮食安全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不确定性因 素时常冲击全球粮食安全格局,全球粮食安全面对长期供求压 力,全球需要加快建设粮食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第二,全球 环境对中国粮食安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性因素,影响...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过结合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经济思想,并运用调查数据来验证农业劳动力流出是否对粮食生产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会影响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降低粮食生产效率,也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中国的土地资源稀缺,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牵 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经济问题,更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政 治问题。苜蓿是牧草之王,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好,具有很 高的营养价值。苜蓿草蛋白含量很高,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 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是奶牛健康,进而持续提供优质、高 产、安全原料奶的基础。没有苜蓿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奶牛 健康高效养殖便无从谈起。而发展苜蓿产业必然要占用一部分...
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思考     粮食  安全  思考       2012/8/7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大幅提高了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不仅对平衡全球粮食供求、稳定国际市场价格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1年11月1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第324期学术沙龙在公管学院609会议室举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 研究员朱廷举博士作了题为《气候变化、水资源、粮食安全—区域及全球尺度的分析与展望》的学术讲座。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亚华主持讲座,来自全校各院系的3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2011年6月2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刊登评论文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美国能养活中国吗?》一文中提出的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没有必要,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是否从国外进口完全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这么做,与中国是否需要无关。
2010年11月7日,“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正式开幕。大会由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德国哥廷根大学共同主办,我校经管学院承办。在后续的为期两天的大会议程中,与会专家围绕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寻求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的有效答案。特别是在圆桌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一流农业经济相关院系的负责...
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小区域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粮食安全相关指标的变化呈一定阶段性,长时间序列的数学规律并不突出,不利于规划工作的展开。论文基于昆山市的研究,提出谱系聚类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聚类结果有效性的量化判定标准并对聚类法运用准则做了深入的探讨。实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昆山的粮食安全相关的社会经济指标变化确实呈明显阶段性;与利用全...
南京农业大学与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决定于2010年11月上旬在南京联合举办“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共同讨论、交流世界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中国和全球粮食安全、农村发展的影响,特别关注如何改善今后的研究并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会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1)后危机时代的粮食安全;(2)后危机时代的农村发展;(3)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区域粮食安全进行度量研究,进而建立起合理的区域粮食安全度量模型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粮食产量波动系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建立了综合区域粮食安全度量模型,并以重庆市万盛区石林镇为例,进行动态研究及预测,结果表明:石林镇粮食安全系数呈下降趋势,在未来5年内还有恶化的趋势。针对动态分析及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传统的粮食安全概念。在新的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利用“WTO”。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粮食问题上,应该正确处理短期和长期、总量与结构、自给与进口的关系,建立发展新阶段的粮食安全观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发生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下,200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几年,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粮食生产和供给逐年好转,已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发展成为供需平衡有余,部分主产区出现过剩。这标志着中国的粮食已开始进入基本平衡与年际间波动并存的阶段。
当前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生产和贸易。从近年来的生产来看,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将是国际贸易,而对国际贸易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从澳大利亚开放粮食市场出发,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贸易格局的演变,从粮食禁运的视角分析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新的小麦贸易格局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