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粮食安全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0.12 秒)
2023年5月15至17日,“粮食安全与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土壤科学“高端论坛暨广东省土壤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大会由广东省土壤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联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共同主办,学会依托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承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肇庆学院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和研究院成员张玉梅教授在China Daily发文“Fight heat wav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谈应对高温天气保障粮食安全
为了抵御高温的伤害,高等植物启动自身防卫热激反应的第一步是迅速感知环境温度的升高。尽管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广泛而系统的植物高温胁迫信号转导和耐热性形成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人们对于高等植物如何感知高温-热的原初信号事件以及分子机制方面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基于前人的归纳和总结,关于高等植物感知热的原初信号事件,有三个基础且具有很高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尚待解答:(1)植物如何感知热;(2)热信号的本质(th...
2021年7月27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出席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及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并作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在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上致辞。他强调,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年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源...
2022年1月9日,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指导支持下,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和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轮胎上的农田生态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鉴于疫情防控要求,专题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2021年10月21日到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在此次展览的农业农村展区,一项名为“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的农业科技成果就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当人们走进农业农村展区,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五颜六色的透明玻璃房,里面种植着高矮不一的水稻,在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下,水稻显得格外焕发生机。这间玻璃房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带来的参展项目“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
表了题为“Rapid visual detection method for 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的研究论文。 大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和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混合...
2021年7月27日,我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出席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及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并作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在世界种子与粮食安全发展论坛上致辞。他强调,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年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源头,如何端牢...
2021年4月16日至18日,四川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大会聚焦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成都山地所朱波研究员应邀作了“流域面源污染来源、贡献与控制”的大会主旨报告。与会专家还围绕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主题,就肥料登记(备案)管理与科学施肥、面源污染的来源贡献与控制、有益微生物...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近20年来土壤酸化的程度远超过去几百年的土壤酸化进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50%的耕地土壤面积呈现为酸性(pH <6.5)。在各种人为活动影响因素中,过量氮肥的施用被认为是农业土壤酸化加速的主要诱因。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量化肥的施用导致了我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其pH值下降了0.13–0.80。土壤酸化会引起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土壤中重金属...
“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保障粮食供给,粮食产地的可持续管理及其生态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东北松花江流域是全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仓,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但多年来化肥、农药的使用...
面向现代农业主战场,服务现代农业最前线,中国农业科学院认真履行“国家队”职责使命,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大力开展品种培育、试验示范、应用推广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研制和推广应用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绿色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有效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近日,由英国牛津大学植物科学系Guillaume Chomicki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证实,数百万年的蚂蚁农业已经重塑了植物生理学。蚂蚁农夫将富氮的粪便直接沉积在植物中,从而促进了这些具有超强吸收能力植物结构的进化。这意味着,蚂蚁衍生的营养素主动靶向超吸收性位点,而不是作为副产物沉积。这一新的认识可能为我们争取粮食安全的斗争提供重要线索。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ew Phytologist上。
2018年8月27日,“数字‘一带一路’农业与粮食安全工作组(DBAR-AGRI)2018年年度研讨会”在三亚开幕。来自中国农科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国内单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地球观测组织、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以及蒙古、泰国、俄罗斯、赞比亚、莫桑比克、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的20余位代表参会。研讨会由设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数字“一带一路”农业与粮食安全工作组、联合国粮食...
从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庆文研究员牵头完成的“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野生稻是水稻品种改良重要的基因资源,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我国境内分布着三种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是世界上野生稻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南野生稻“野败”不育基因的发现,成功实现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