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土壤物理学 南京土壤研究所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201 秒)
主要研究土壤中水分、溶质(土壤组成元素、营养元素、外源物质)、能量的传输过程与规律,及其精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及联合管理模型;土壤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演变与水盐运动建模,土壤盐渍化防控、盐碱障碍消减和盐渍土资源利用,土壤退化及其环境效应,盐渍化的评估与预警。
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环境风化作用会导致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包括微塑料表面电荷的变化。然而,不同电性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尚未被关注。
最近,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彭新华团队依托安徽省龙亢农场耕作定位试验平台,提出了适宜评价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复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质量参数。研究发现:(1)Dexter等(2004, Geoderma 120(3-4): 201–214)基于水分特征曲线拐点斜率提出土壤物理质量S指数虽反映了结构性孔隙向质地孔隙的转变,但忽略了脱水过程中土壤颗粒排列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小麦和玉米产量间均未表现出明显关系。...
连作障碍是许多作物普遍发生的现象,是指同一种作物或者近缘作物连作后,即使采用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发生作物生长不良、病虫害发生、产量下降的现象。我国由于人多地少、高集约化利用,连作障碍问题较为普遍,是制约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深入研究连作障碍性土壤的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是当前集约化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受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社Elsevier的聘请,担任国际著名土壤学期刊《Soil & Tillage Research》主编(Editor-in-Chief)。彭新华研究员于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博士学位,随后留学德国和爱尔兰,在马普学会、DFG和欧盟项目资助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9年年底受聘于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
2014年6月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承办的土壤科学“十三五”规划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土壤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地学一处处长冷疏影和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副所长蒋新、张甘霖和来自12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地球上的高等动物和植物通常存在一定的地理分异规律,如谚语中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却不甚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团队联合上海光源,采用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揭示了水稻土结构随耕作熟化过程、有机碳的积累而发生变化。水稻土熟化过程提高了团聚体水稳定性和土壤总孔隙度,而这部分主要来自大孔隙(>50 mm)的增加。同时,该过程也提高了孔隙比表面积和连接性,形成疏松多孔的团粒状结构,利于水肥保持与供应。该结果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43...
近年来,随着CT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土壤结构由过去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化研究,这为打破传统的“土壤黑箱”模式,直接构建土壤孔隙与水肥供应的耦合关系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凌云研究员,男,1960年10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农业生物物理专业. 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副站长. 1995年6月荣获河南省封丘县政府授予封丘县“人民功臣” 荣誉称号; 1997年荣获共青团江苏省委、省科委、省科协、省人事厅授予“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荣誉称号;2001年1月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斌研究员,男,1966年8月生于江苏如皋市。1984-1988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1991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农业生态与耕作制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始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4-1997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在德国鲁尔波鸿大学地理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8-2000年在德国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