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学 鸟类相关记录351条 . 查询时间(0.199 秒)
202年6月9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日常鸟类监测过程中,发现厚嘴绿鸠(Treron curvirostra)和楔尾绿鸠(T. sphenurus)。经查阅文献,确认厚嘴绿鸠和楔尾绿鸠是鼎湖山鸟类新纪录,也是广东省鸟类新纪录,两者均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鸟类视觉刺激实时监控及光分析记录系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鸟类学研究组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助理研究员岗位人员1名。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经历气候变暖,过去50年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共有鸟类700多种,约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一半。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进了高原鸟类特有种的形成,大大提高了高原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相较于其他区域,青藏高原鸟类不仅多样化程度高,受胁鸟类...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经历气候变暖,过去50年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有鸟类700多种,约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一半)。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进了高原鸟类特有种的形成,提高了高原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相较于其他区域,青藏高原鸟类多样化程度高,受胁鸟类(极...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经历气候变暖,过去50年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有鸟类700多种,约占中国鸟类总种数的一半)。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进了高原鸟类特有种的形成,提高了高原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相较于其他区域,青藏高原鸟类多样化程度高,受胁鸟类(极...
岛屿鸟类多样性与保护     岛屿  鸟类多样性       2023/12/28
岛屿系统因岛屿数量众多、自然隔离和隔离介质均匀等诸多优势,是研究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天然实验室”。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以鸟类为主要研究类群,介绍我们在浙江千岛湖水库岛屿系统中开展的动物多样性和群落动态长期研究工作,并围绕以下科学问题进行汇报:鸟类多样性如何在片段化的栖息地中分布?水库岛屿上的鸟类群落结构是否遵循经典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预测?生境片段化如何影响鸟类群落构建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
为促进我国鸟类学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鸟类多样性保护,经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将于2023年10月19~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协办单位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江苏省动物学会、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Avian ...
2023年1月3日,《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独立完成的关于早期鸟类头骨和身体独立演化的研究成果。中生代记录了鸟类如何从恐龙演化出来以及演化出独有的体型特征。这一演化阶段鸟类谱系的多样性主要以反鸟类和今鸟型类构成的鸟胸类为主,而鸟胸类已演化出大量与现生鸟类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在形态上差异巨...
2022年12月13日,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托马斯、周忠和及合作者关于早期鸟类头骨演化的论文(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ary assemblage of cranial kinesis from a Cretaceous bird)。该研究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和复原,揭示了中生代鸟类头骨保留了大量主龙类的原始特征,且呈现出模块化的演化。
2022年10月2-3日国庆期间,来自广东广州、浙江杭州和河南洛阳的中小学生,在江西省生态学会的专家带领下,走进鄱阳湖,在永修县吴城镇和余干县康山乡,分别参观和考察了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大湖池、常湖等的干旱情况,了解了鸟类的六大生态类型: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仔细观察了这些鸟类喙和趾的差异及生态习性,并体验了水鸟的样点调查与林鸟的样线调查方法,仔细辨识和记录了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苍鹭...
近日,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北京城区鸟类聚集性群体生态缓解技术研究与试点课题实施方案”立项论证会,并顺利通过立项论证。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处室领导,论证专家组成员,我校科技处负责人、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论证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社发处副处长罗浩主持。
2022年8月15-19日在南非德班举办的第28届IOC受疫情影响,全部改为线上会议。除学术交流外,会议完成了新一届执委会和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斯幸峰教授、中山大学刘阳教授被推选为委员会委员。
史前人类会用鸟类资源吗?又是如何利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团队最新对宁夏水洞沟遗址距今约1.07万-1.02万年的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进行埋藏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在当地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
鸟类是现代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然而,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史前遗址出土的鸟类骨骼极为稀少。这或与鸟类的骨骼相对纤薄而难以在遗址中保存下来有关,又或与鸟类的生理特征、生态习性乃至古人类狩猎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考古学提出,大多数鸟类因善于飞翔而难于猎捕;鸟类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且提取过程较为繁琐。因此,直至人类历史的相对晚近阶段,随着特定捕鸟工具、技能的出现,鸟类才开始逐渐成为史前人类的常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