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物理学 农田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59 秒)
近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节水新材料与农膜污染防控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 9.988)在线发表了题为“Mulch film: An overlooked diffuse source of organic ultraviolet absorbers in agricultural soil”的论文。本研究首次揭...
准确把握土壤有机质(SOM)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土壤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南部为研究区,以辅助因子与SOM的相关性强弱及辅助因子的可获取性为切入点,运用普通克里格(OK)、回归克里格(RK)和随机森林(RF)方法,结合地形、气候、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施肥、碳投入等辅助数据预测了苏南地区农田SOM含量(0~20 cm)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预测的SOM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
笔者介绍了国内外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农田土壤镉的来源,对土壤中镉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原位钝化修复的概念与机制以及主要钝化剂类型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概述。土壤镉污染的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有投入低、效率高、修复时间短、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于中低浓度镉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外笔者对农田土壤镉污染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展望。
区域土壤有机碳库、固碳潜力的估算,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 1978—1979 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 2007—2011 年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数据,并结合大量前人调研资料和田间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比较分析.同时,采取土壤类型法估 算了重庆市农田土壤碳库储量和碳密度;基于 GIS 分析了重庆市农田土壤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 30 年来各区县农田土壤碳量变化...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布设在定西市李家堡镇的长期施氮定位实验,对不同施氮农田 CH4和 N2O 气体通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小 麦生育期的连续观测,并对影响通量变化的环境因子同期观测.结果表明:5 个施氮处理下(0、52.5、105、157.5、210 kg·hm -2 ),旱作农田土壤在 小麦全生育期内表现为 CH4累积通量的汇和 N2O 累积通量的源;且不施氮处理时,CH...
测量了咸阳庞西村附近苹果林地和玉米地地表以下0~6 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苹果林地土壤含水量从表层向下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10、15龄苹果林地和玉米地冬、春季2、4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9%和15.49%、9.96%和10.31%、22.47%和20.68%;15龄苹果林地发育了明显的土壤干层。
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对不同土壤氮素供应水平下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氮素供应以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施氮量高于N 24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趋势; 氮素当季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的趋势; 玉米成熟期,施氮处理的各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各层硝态氮含量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
【目的】在干旱农业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有效利用自然降水,为发展旱作农业,提高产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浅耕、深耕配施除草剂,采样调查耕层杂草种子的消长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结果】秋收后2 d浅耕,将落入地表85%~90%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 cm耕层内,便于防除。5、10 d浅耕,随土壤裂缝进入10 cm以下种子依次占1.8%、4.1%;深耕,0~10 c...
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个,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土壤动物6 414只,隶属6门12纲22目,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8类主要农田土壤动物与...
农田爆破成腔技术是黄土区提高天然降水农业利用率的新方法。以2000年试区农田各深度土壤水分数据和试区的日蒸发量为主要研究数据,通过对不同处理措施地块不同深度上的土壤水分与相应累积蒸发量的相关特征分析,推求出不同处理地块中土壤水分可稳定保存的深度范围,以此确定本区气候条件下,最佳的爆破技术措施。
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部分地区免耕措施生态效益好但作物产量有所下降的现状,为了找出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对比分析了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下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地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慢且幅度小,翻耕地土壤温度在日间总体高于免耕地。在垂直方向上,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降低,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表现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变化与当时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大于0.5。与免耕地相比,翻耕地气温与土壤温度的直...
利用CO2分析系统,配合波文比装置,在夏玉米全生育期连续测定农田冠层瞬时CO2浓度差及农田小气候特征量,并计算了农田冠层瞬时CO2通量密度、潜热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群体光饱和点位移是受土壤水分影响的一个辐射能量范围,充沛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充足水分条件的耦合,才能发挥生产力效益;群体水分利用率与0~60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率呈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在30.3%~80%范围内,水分利用...
以中国东北春旱秋涝严重的西辽河灌区为背景,用线性地质统计学理论探索1m深农田土壤层内非平稳型(含有漂移)水分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采样区土壤水分信息空间结构性揭示基础上,对土壤水分信息的空间漂移数据与观测尺度间的效应关系、区域化变量变差函数γZ(h)与剩余变差函数γR(h)间的差异性、普通克立格法与泛克立格法用于待估区域水分信息值的差异性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滞后距范围(h≤a)之内,...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植物-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由于黄土区旱作农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出现新的特点。以农田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新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旱作农田生产力提高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表现在土壤水分利用层加深、降雨入渗深度减少和土壤干燥化
利用试验实测资料确定作物根系吸水模型和水热运移模型的参数,分别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水热运移模型进行离散和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模拟研究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和热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描述不同覆盖率条件下夏玉米生育期农田土壤水分和热量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率在0~40 cm逐渐减少,在40~100 cm逐渐增大;土壤温度在0~20 cm逐渐减少。不同覆盖率下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均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