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田水利 农业技术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661 秒)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属农学类,涉及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域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作学、农艺学、土壤学等学科。该项目从发展中国节水高效农业的总体思路出发,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生产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增产、增效为目标,选择节水农业技术领域内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等联系起来综合研究。项目以中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节水潜力最为显著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作为重点...
研制开发了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测量仪,可对畦(沟)内任意观测点处地表水深(位)变化过程和水流推进与消退时间进行自动监测,并获得发明专利;系列园林升降式喷头,射程5~12米,喷洒角度可调,产品性能可靠,适用于不同的应用条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低压滴灌系统,具有调压范围宽、性能稳定的特点;低压滴灌灌水器,可显著提高抗堵塞性能及流量均匀性;水动式施肥泵,启动压力低,施肥比1:4,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IC...
本研究试验提出了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保温、增产效果,其小麦生态及产量均优于未覆膜小麦,效益费用比达4.37,水分生产率达1.12~2.62千克/立方米。在沿海丘陵缺水区,因地制宜地修造塘坝、谷坊、集水坑、截流沟、蓄水池等集雨工程,有效地截留地表径流,扩大灌溉效益,提出不同水文年节水灌溉制度,为山丘缺水区及海水入侵区发展集雨系统提出有效途径。
本研究试验提出了冬小麦最佳覆膜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保温、增产效果,其小麦生态及产量均优于未覆膜小麦,效益费用比达4.37,水分生产率达1.12~2.62千克/立方米。在沿海丘陵缺水区,因地制宜地修造塘坝、谷坊、集水坑、截流沟、蓄水池等集雨工程,有效地截留地表径流,扩大灌溉效益,提出不同水文年节水灌溉制度,为山丘缺水区及海水入侵区发展集雨系统提出有效途径。
该项目紧密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雨水高效利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具体技术落实与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创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组装集成了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林草利用模式、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利用模式、屋面集雨庭院经济利用模式和旱作农田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模式等5种集雨补灌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在位于宁南山区的彭阳县王洼镇建立了...
该项研究取得主要成果是:在分析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单作及复合群体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明确了集雨补灌作物的最佳补灌时期和定额,为制定相适应的节水灌溉制度及农业增产配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提出了节水灌溉制度和农业增产配套技术体系,可使集雨节水灌溉系统达到节水60%,增产20%,水分利用率亩1.5kg/mm的高效目标;探明了补灌作物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规律以及提高产...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试点,制定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节水技术方案,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适合河南省主要农业生产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试点区实施本项目后的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节水增产效益为10.55万元;项目区节约土地1.9公顷;省工效益2.8万元;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效益为13.56万元。
在贫水和严重贫水区利用了物探法寻找构造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中,关键是如何勘测最佳成井部位,采用联合剖面法是寻找隐伏地址构造的有效方法,可以确定断层的形状和破碎带的宽度,配合垂向电测探法的定量结实,可以确定破碎带的深度,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经验推断水量大小,为寻找地下水的方面积累了经验。建立了6处水源工程,成井深度820126米,解决6个村屯3000人口和1200头牲畜用水,保证春播期4-5万亩坐水种,...
本项目研究首次根据湖北省不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耕作方式、农村条件等,结合节水农业技术要求,编制完成《湖北省旱作节水农业区域规划》,并被农业部批准实施。在大量田间试验示范研究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次制定完成《湖北省节水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秸秆覆盖节水技术在我省的全面普及推广。坡耕地沟垄耕作节水技术在我省发展应用效果显著。首倡、完善“两改一增”节水农业技术。充分应用“平衡施肥计算机专...
技术配置了抗旱节水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一改坡地为水平沟种;二改露地为草覆盖;三改习惯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四是引进应用抗旱保水剂,使粮食作物亩增产25.6-92.3公斤,增10.4%-22.6%,亩增纯收入24.4元-90元;柑桔亩增162公斤、增12.2%,亩增纯收入133.7元;茶叶亩增25.3公斤、增15.6%,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
该项研究分别在河南、山西、河北建成三个不同类型的节水型农业示范区,总面积达3.86万亩,各示范区根据系统工程、优化分析、水量平衡等技术原理和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开展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农业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和节水型农业发展宏观决策等方面的研究、示范,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在丘陵地区管灌技术、坡地多种节水灌溉工程联...
技术克服了常规农作方式加覆盖引起地温下降的不足,既保持了良好墒情又保证了作物出苗,在提前头水灌溉时间后产量与常规灌溉无异,但水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该成果的主要技术环节是,前茬作物按传统方式收获,雨季后用秸秆覆盖,次年硬茬播种,作物生长的中间管理与传统生产方式相同,克服了常规农作方式加覆盖引起地温下降的不足,既保持了良好墒情又保证了作物出苗,在提前头水灌溉时间后产量与常规灌溉无异,但水利用效率...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属农学类,涉及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域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作学、农艺学、土壤学等学科。该项目从发展中国节水高效农业的总体思路出发,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生产效率为核心,以节水、增产、增效为目标,选择节水农业技术领域内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等联系起来综合研究。项目以中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节水潜力最为显著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作为重点...
该课题组以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高标准示范区为目标,以集雨蓄水节灌技术集成为核心,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主,试验、示范、推广一整套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模式,使项目区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得到提高,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集水补灌技术模式示范3.4万亩;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滴灌施肥技术模式示范10亩,节水达65%左右,节肥30%;沟垄保墒技术模式示范16.9万亩。包括旱地沟播、垄覆膜沟植和覆膜播种等...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 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