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农业生态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2023年11月25日,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外业质控团队、省“三普”外业技术专家组、湘西州土肥站和吉首市土肥站领导在吉首现场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承担的湘西州剖面样点调查与采样项目实施情况,并对采样组进行了技术指导和交流。陈香碧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亚热带生态所承担湘西州任务内容、现阶段进展、工作计划及团队运行机制。李裕元研究员作为踏勘组资深专家...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第六十一期—左娟青年研究员。
2023年4月21日,亚利桑那大学Charles Kenneth Smith教授、Daniel Tang Kuok Ho教授和Deborah Anna Mc Grath教授一行3人来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访问交流,韩晓阳副研究员及团队研究生参加交流。参观过程中,韩晓阳向三位来访教授介绍了长武站的建站历程、功能定位、研究特色以及重要科研成果,陪同参观了深剖面水热运动观测场、塬面水土...
土壤氨氧化也称为硝化,分为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自养微生物的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驱动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因土壤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素含量相对较高,但氮肥的利用效率不高,为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解析氨氧化微生物介导的黑土农田硝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团队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了129篇文章中通过氯仿熏蒸提取或培养法测定的水稻土(>1700个)和水旱轮作(>1100个)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数据,对其进行了荟萃分析,并与邻近旱地土壤(>360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土MBC含量是旱地土壤的两倍。
东北是我国五大盐碱地分布区之一,面积高达765万公顷。松嫩平原是苏打盐碱地最大的集中分布区,土壤盐分组成以NaHCO3与Na2CO3为主,土壤理化性质恶劣,作物产量低,治理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依托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了苏打盐碱地土壤障碍因子解析及其管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学科组张秋英研究员团队通过对40个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进行了钾效率鉴定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代表性的钾高效型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内在机制解析。研究发现,从钾素的利用角度,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品种对钾素的积累及干物质的分配调控能力更强,表现出优先供给库器官,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获指数(HI)及钾收获指数(KHI)。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和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学科组,对免耕(NT)、少耕(RT)和传统耕作(MP)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装配过程和分子网络结构进行解析,探讨了保护性耕作下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发生机制对土壤质量和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依托在黑土样带上建立的四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以及从哈尔滨周边农田采集的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出样品中ARGs多样性和丰度变化。发现施用禽畜粪便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数目和丰度。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安站”)多年改良的水稻田,通过连续取样分析,研究发现盐碱荒地改为水稻田后,通过多年耕作(不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降低耕层(0-20cm)盐碱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养分的显著效果;采用磷石膏或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后,耕层土壤盐碱降低和养分提升作用显著优于不改良处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海伦站”)研究人员以海伦站长期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通过长期连续监测,揭示了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15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13C同位素自然丰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课题组在洞庭湖湿地凋落物分解对土壤表层有机碳库的影响及环境调控研究取得进展。通过水位控制实验发现,淹水环境改变了凋落物分解的内在限制因素并促进凋落物碳输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土地系统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通过耦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和区域气候模式情景模拟的方式,系统评估了吉林西部盐碱地转变为水稻田通过改变地表参数主要是叶面积指数和反照率,进而影响局地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应和生物地球物理机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城市地理学科组研究人员,面向黑土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吉林省为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景观形状指数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农户调查数据估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
黑土耕层变薄,有机碳储量下降,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肥力降低,是侵蚀黑土农田的主要特征。由于土壤退化过程缓慢,很难评估土壤侵蚀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目前,研究土壤侵蚀影响作物生产力的方法主要有剖面线法、小区比较法和人为加土和削土法等人工模拟的方法。作物产量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取决于作物类型、土壤性质、管理措施和气候特征。然而,土壤侵蚀导致黑土层变薄降低中国黑土不同作物生产力研究,尤其是有关作物根系吸收养分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