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生态学 农业生态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207 秒)
2023年11月25日,湖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外业质控团队、省“三普”外业技术专家组、湘西州土肥站和吉首市土肥站领导在吉首现场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承担的湘西州剖面样点调查与采样项目实施情况,并对采样组进行了技术指导和交流。陈香碧研究员代表项目团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亚热带生态所承担湘西州任务内容、现阶段进展、工作计划及团队运行机制。李裕元研究员作为踏勘组资深专家...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论坛”第六十一期—左娟青年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依托在黑土样带上建立的四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以及从哈尔滨周边农田采集的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解析出样品中ARGs多样性和丰度变化。发现施用禽畜粪便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数目和丰度。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大安站”)多年改良的水稻田,通过连续取样分析,研究发现盐碱荒地改为水稻田后,通过多年耕作(不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降低耕层(0-20cm)盐碱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养分的显著效果;采用磷石膏或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后,耕层土壤盐碱降低和养分提升作用显著优于不改良处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课题组在洞庭湖湿地凋落物分解对土壤表层有机碳库的影响及环境调控研究取得进展。通过水位控制实验发现,淹水环境改变了凋落物分解的内在限制因素并促进凋落物碳输入。
蚯蚓是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物类群。蚯蚓本身及其在土壤活动中形成的生物孔隙大小、数量与连通性影响着土壤团聚体周转,团聚体的形成与崩解又影响着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同时蚯蚓又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组成和功能,微生物又影响团聚体的稳定和SOC的累积与矿化。已有研究表明,蚯蚓既能促进土壤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积累,也会促进有机碳的矿化,增加土壤CO2向大气的排放。保护性耕作实施后土壤中蚯蚓数量显著增加,...
2021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2020年度关键技术人才入选者名单。经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东北地理所杨帆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杨帆现为盐渍土生态与改良学科组正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专注于盐渍土空间差异诊断基础研究和土壤改良利用相关技术研发。她针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普遍存在的土壤盐碱空间异质性问题,提出了土壤盐碱化程度快速精确诊断方法,建立了基于土壤盐碱化空间差...
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经济损失使得我们急需探究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原因。长久以来,高竞争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外来种成功入侵的关键。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两物种竞争(一个本地种与一个外来种的竞争),很少探究多物种的竞争。此外,竞争有不同的类型,被广泛研究的是对资源的竞争,但是竞争也可以通过其它营养级产生。因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团队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生态学研究团队通过...
针对以上研究缺口,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团队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生态学研究团队借鉴植物-土壤反馈的研究方法,利用温室控制实验,探究了本地植物多样性如何通过土壤微生物调控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实验第一阶段,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本地植物物种驯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并测定了不同植物驯化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实验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来自不同植物驯化过的土壤人工混合,组成不同的植物多样性...
地表土壤水分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控制地表与大气界面能量和水分交换的重要边界条件,也是地表蒸散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地表水循环、能量循环、生态环境和农业应用都具有着重要意义。地表土壤水分的获取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和数据同化。微波遥感可以穿云透雾,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被认为是全球或区域尺度获取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最佳方式。但现有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估算方法需要大量的辅助参数,包括地表温度、植...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质在土壤和沉积物中长期保护机制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土壤有机质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的组分提取方法,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有机质保护机制。在这些稳定性机制中,有机质的物理化学机制和生物保存机制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追踪技术研究发现,微生物能直接产生多种多样且稳定有机质,从而突出了微生物过程在土壤有机质稳定性中的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土壤物理化学组分和环...
2020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2017年5月自主部署的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结题评审会。评审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研究员、王克林研究员、吴金水研究员、谭支良研究员、陈洪松研究员、谢永宏研究员和苏以荣研究员7位专家组成。会议由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克林主持。会上,王克林简要介绍了研究所设立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的初衷和评审要点。首批6位青年团队负责人结合项目任务书的目标与任务,围绕...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土壤健康的关键属性之一。一般认为土壤团聚体通过有机质的胶结、微生物的捆绑缠绕和电性吸引而形成,这一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不可替代。土壤有机质增加可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周转又反过来保护土壤有机质,二者耦合作用微观机制的控制因子较多,前期已提出许多概念模型揭示二者的耦合作用关系及过程,但仍缺乏定量化描述,且已有研究均是针对表层土壤开展,对土壤母质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草地农牧业学科组在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以松嫩草地羊草和虎尾草(Leymus chinensis 和 Chloris virgata)两种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的野外研究,分析了两种植物群落在放牧驱动的不同退化状态下的植被、土壤和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在两个群落中,地上生物量、根系生产力、枯落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植被覆盖退化显著降低。由轻度退化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草地农牧业学科组以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的土地多途径利用长期实验为研究平台,分析了五种短期土地利用方式(耕地、人工苜蓿地、补播羊草地、补播羊草割草地和自然恢复草地)对松嫩碱化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主要以极不稳定有机碳组分为主,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超过40%。草地恢复提高了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与玉米地相比,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