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政治制度 行政学 国际政治学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政治学 欧洲相关记录251条 . 查询时间(0.329 秒)
本文将“塑造决策议程的多源流”模型和“权力场中心空间”视角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欧盟的“地中海联盟”政策架构的两次演变作为案例,从三方面入手,分析“欧洲政策中心”影响欧盟的北非政策的方式与途径:首先,比较该智库的建言与欧盟政策在内容要点上的关联性和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评估该智库的总体影响;其次,分析该智库举办的高层论坛的运作结构,以观察其短期直接影响,评估其作为“权力场”...
2014年11月11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和同济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德国的欧洲:危机下新的势力分布图》研讨会在我校中德大楼举行。会议由《德国的欧洲:危机下新的势力分布图》一书的中文版译者袁杰博士主讲。同济大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及欧洲联盟研究所、同济大学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2014年10月16—17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6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2014年正逢中东欧国家转型25周年,也是欧盟东扩10周年。在过去25年中,中东欧国家积累了哪些转型经验?对欧洲战略格局及地缘政治版图有着何种影响?在取得进展与成就的同时,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是否依然存在隐忧?围绕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外学者...
2014年9月6日下午,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联合发来贺信。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方主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机制欧方主席、欧盟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会议并签署《联合公报》。由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共建的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
受外交部委托,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第九届欧洲外交官研讨班于2014年7月1日至10日举行,来自23个欧洲国家和欧盟机构、欧洲议会的29名外交官参加了研讨授课和参观考察活动。在北京期间,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外交部、国防大学、国研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以及商务部贸易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中欧关系等专题授课并与学员互动交流。研讨班在京期间...
2014年7月9日,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为来华访问的26位欧盟官员举办了学术座谈会。宋新宁教授主持了会议,景跃进教授、黄卫平教授、时殷弘教授、宋新宁教授、张晓通教授、王义桅教授依次发言。中欧双方与会者就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2014年5月13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特邀在德国埃森大学求学的青年学者田添以“从欧洲四国看山西”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建武主持报告会,人事处处长罗惊澜、科研处处长王云、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全体成员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新进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欧洲学院开设“中国馆”     中国馆  中国历史       2014/3/25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到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为中欧关系调音定调。为增进欧盟国家人民、欧洲学院师生对中国的了解,搭建中欧文化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欧洲学院已达成一致,在欧洲学院开设“中国馆”,这是中国在欧盟国家开设的第一个“中国馆”。2014年3月28日,“中国馆”揭牌暨签约仪式将在欧洲学院举行。
2013年10月26日,第五届上海欧洲研究青年论坛暨“德国新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该活动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主办。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科院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和中青年学者80余人参加了“第五届上海欧洲研究青年论坛”。
2013年6月26日上午,外交部第八期欧洲外交官研讨班30名学员来国家行政学院进行“城镇化”主题学习。国际部副主任董青主持活动,并介绍学院对外开放办学及与欧洲合作的有关情况。经济学教研部黄锟副教授介绍了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近日,10所欧洲顶级生命科学机构结成联盟,以使自身更具竞争力,并在欧洲科学政策中拥有强大和统一的发言权。2013年5月29日,这一新组织——EU-Life在作为其成员之一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CRG)召开首次会议。“我们联合起来,可以真正地使一些事情更有力量。”新联盟创始人之一、CRG主任Luis Serrano如是说。 Serrano表示,他萌生创建EU-Life的想法是由于3年前意...
房乐宪,现任教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目前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学术顾问(2005.12-2010.7),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2004-2008)。
罗天虹,副教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祖籍湖北黄陂,本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学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九中学。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专业外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闫瑾,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 德国政治与外交;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南北关系。讲授课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舞台上的德国与欧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