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 地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地理学 青藏高原相关记录140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2010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召开“青藏高原研究战略研讨会”。会议首先由张虎才研究员做题为“青藏高原中北部湖泊演化驱动机制及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在青藏高原做的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他认为,青藏高原的湖泊非常有特点,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弱,开展研究非常有意义。
近日,中科院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通知》。经过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和康世昌研究员光荣入选。据悉,自1995年起,原人事部就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培养造就年轻学术带头人的专项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工程”人选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500名左右。
青藏高原北部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青藏高原北部不同地区河流和湖岸阶地的演化特征。
青藏高原研究所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按照新的体制和模式,经院党组决定,新组建的研究单元之一。2003年3月3日,中科院正式任命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领导班子成员,12月2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字〔2003〕165号文件《关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批准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成立。在人员编制组成之中,管理人员10人,占编制总数的14%(拉萨...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建设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发展中国青藏高原科技研究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于1990年3月。研究会目前有会员约1000余人,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和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0多个单位,其中有两院院士2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0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高级...
青藏高原系列讲座之一          2008/1/7
题 目:大陆汇聚、碰撞与青藏高原隆升 主讲人:钟大赉 院士 时 间:2007年3月9日下午2:00-4:00 地 点:研究生院(玉泉路)教学楼阶一 2 钟大赉:构造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家。195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3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构造地质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不同尺度构造研究的结合,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深部物质运动对...
2003年10月,时逢中国科学院开展青藏高原考察研究30周年,中国科学院将举行一系列学术活动,隆重庆祝这一重要的科学事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决定于2003年10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学术讨论会",以总结3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成就,弘扬青藏高原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推动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开展。该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我所及青藏高...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为典型地区,特别注意高原与毗邻地区的联系,以从全球尺度探讨高原的各种过程,目标集中在大陆碰撞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以过程为主线贯通碰撞机制、环境变化和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时间上着重新生代以来,在不同精细时间尺度上定量地描述碰撞和隆升的动态过程及环境变化。运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各学科之间有机交叉、综合研究的方法,开展大陆碰撞动力学、环境变...
依据冰芯、树轮、沉积物分析和冰川波动等各单点古气候代用资料,以及重建的综合温度变化曲线,分析了近 200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整体性和区域性特征。全青藏高原综合温度曲线显示中世纪暖期(1150-1400年)、小冰期(1400-1900年)以及公元 3~5世纪冷期的存在。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 9~11世纪,青藏高原东北部以温暖为特征,而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表现为寒冷。青藏高原南部和...
青藏高原的地幔动力学研究          2007/12/12
Abstract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的结果,但简单的碰撞模型及南西—北东向的挤压无法解释高原现今所有的构造。因此,其他地球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地幔动力学过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要回顾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幔动力学机制研究历史;较详细地介绍了青藏高原下深部结构的地幔动力学含义;并重点评述在青藏高原隆升的地幔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结果。说明在全球构造格局中,青藏高原不仅仅是印...
Abstract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目前出现三个新的科学动向:关注关键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关注以现代地表过程为核心的监测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圈层相互作用...
Abstract从可可西里到河西走廊的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区,地貌具有独特的"盆-岭"相间的特征,是青藏高原隆升增长过程中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沉积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的演化历史。对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和酒泉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充填与盆地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发现,3个盆地的演化序列具有相似性,盆地的早期为走滑盆地或伸展盆地性质,中期发育前陆盆地,最后以山间盆地结束。以南北向挤压短缩为动力背景的前陆盆地是高原北...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2007/12/12
Abstract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961.9 km2/年,仅局部出现退化现象,人类对高原植被覆盖未造成破坏性影响。1982—1991年,高原植被呈现良好增加趋势,增...
Abstract对研究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该区高山嵩草样δ 13 C值在-25.63‰~-27.95‰之间,平均值-26.63 ‰;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 13 C值于-26.29‰~-27.73‰之间,平均-27.04‰。高山嵩草样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与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向一致( r= 0.44603, n=29, p<0.05);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则更明显的指示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