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大气科学 全球气候相关记录135条 . 查询时间(0.504 秒)
过去拉萨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现在则是连日细雨绵绵的江南风情;过去当地人穿着厚衣服度夏,现在则换上汗衫短裤;过去湖泊大量萎缩,现在大肆扩张以至淹没草场……多种迹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而这背后的“推手”指向全球气候变暖。
为总结分析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叶笃正先生提出的“人类有序适应”概念,提升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由符淙斌院士、吴国雄院士、张建云院士和林而达研究员作为执行主席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97次学术研讨会“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于5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28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宣讲会。会议就该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决策者摘要的相关内容进行宣讲。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300万欧元,由德国能源与气候研究所(GmbH)VOLZ-THOMAS博士领导的,欧盟多个成员国科技人员参与的欧洲IAGOS-ERI研发团队,充分利用欧盟及成员国近20年有关气候变化研究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和世界最先进的气候变化数字模拟模块技术与分析工具,新研制开发出一款创新型大气气候数据常规实测高技术集成仪器装置。可方便地安装在商用飞机上对温室气体、气溶胶和云颗粒物...
来自24个国家的78位科学家组成联合研究组,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气候数据调查分析发现,在过去的1000年里,因太阳热量大小和热分布的波动以及地球火山活动增加引起的长期变冷趋势,于19世纪后期结束,之后全球气温因人类活动进入变暖轨道。
2013年3月19日至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科发展战略合作研究项目“大气科学与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3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黄荣辉院士和吴国雄院士主持。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能源、环境、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政治和外交领域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2012年6月19日,“全球气候应对联盟研讨会”在巴西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大学召开。会议由耶鲁大学、Fundação Getulio Vargas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三校联合举办。来自9个国家的13个学生代表团齐聚里约,就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展开广泛交流和探讨。同济大学代表团的“Tri-Green”项目,获得...
2012年5月14日到25日,2012年首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召开。5月31日晚,刚从波恩会议归来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邹骥教授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办了题为“走向一个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管理体制:德班平台进程的启动”的讲座,全面解读国际气候谈判的最新进程。
2011年5月27日,复旦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所成立仪式在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隆重举行。同时,由复旦大学和总部设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的英国丁铎尔中心(UK Tyndall Centre)全面合作建设的“复旦—丁铎尔中心”也宣告成立,标志着这一全球顶级学术机构首次在亚洲设立分中心。
第十六届世界气象大会5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本届大会将讨论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帮助各国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该框架将通过加强全球合作、共享专业知识和数据帮助各国减少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风险,为易受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最急需的服务。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在大会主席报告中指出,世界气象组织在2012年至2015年间的主要工作是在气象、气候、水文...
2011年4月22日,国土资源部在重庆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新闻发布会,我室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同志受邀出席。发布会主要介绍了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包括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工程示范、地质碳汇潜力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等。
不同气候带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太阳辐射强度随纬度变化外,海陆分布、大尺度地形、地表状态(冰雪、土石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小组对青藏高原激发的大气定常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以气候系统动力学的新视角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早在2005年中美双方科学家就认识到青藏高原在全球和区域天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此后,于2006、2007和2008年分别在洛杉矶、成都和洛杉矶召开了3次研讨会。2010年9曰13-14日,第五次“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中美双边学术研讨...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