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统计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管理学 生态环境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0.404 秒)
2023年9月4日,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龙卫东、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一行到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并举行科技合作对接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促进我国西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水平办刊人才,2023年3月至6月,西部科技期刊联盟开展第三届“西牛计划”项目评选活动,共评出35名优秀主编(社长)、51名优秀编辑部(室)主任、64名优秀编辑、73名优秀青年编辑、16名优秀新媒体编辑、77个优秀编辑团队。
黄承玲,1977年11月生,女,贵州大方人,博士,教授,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任贵州省植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生产。近五年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林业厅等省级项目多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在oryx、《林业科学》《植物资源与环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
吕永龙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洲际尺度道路物流碳排放流动特征和影响因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Carbon flow through continental scale ground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为题于2023年1月20日发表在iScience(2023,26(1):105792)上。
2022年8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项目二“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同管理与综合治理示范”2022年度中期推进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2021年4月8日,福建能源监管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就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和谐发展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研讨内容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重点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安伟,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导。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学位,2006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环境统计学、环境数学建模、生态风险评估、风险削减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水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4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 教育及工作经历 2...
侯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主要利用生态模型、土地利用模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区域和城市尺度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流域和城乡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供需关系、以及服务间关联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3月2日公布了2015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研究员当选为其通讯院士(外籍院士)。
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灰关联和熵权法,以我国工业重镇的18个较大城市为样本,并收集2006-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较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与工业经济两者协调度较好,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有待提高;随着时间推移,较大城市科技人才、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对此,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向良好协调类型转变,并加大对华北、东北城市的环境...
5月25日下午,地点:贵阳林城万宜酒店3楼1号多功能厅。会议主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微信息环境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现行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应通过构建微服务系统形成并发展图书馆微信息生态环境。图书馆微服务的具体实现模式可从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碎片化、微内容聚合、契合移动终端特点的新服务开发、与移动SNS融合这几个方面入手。图书馆应将微服务纳入其服务体系,应用微信息技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并以用户为中心评价考核微服务的效果,逐步形成微服务与传统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创新型服务体...
指出优化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净化信息渠道,可促进信息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法律、资源、经济、管理和技术6个方面分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坏境,构建信息生态环境层次优化模型,提出优化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的策略。
生态环境科技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路径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生态环境科技在历史语境、认知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中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由于对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相关历史问题认识不足,不同群体认知、生态环境科技体系、不同语境之间的协同水平较低,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解决历史语境问题,提高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快生态环境科技体系建...
2012年5月9日,应王如松院士邀请,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主席Ian Douglas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了题为Progress on Ecocity Development: from Ideas to Reality的精彩报告,就生态城市的内涵、建设途径及典型范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交流,并耐心而详细地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报告会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主持,100余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