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0.25 秒)
陈冕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纳米医学,包括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医学影像(光学、超声)、药物递送、声操控等研究。
陈雯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微纳技术的体外诊断方法学以及对抗多药耐药细菌的新材料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周志敏,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屏障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跨屏障生物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屏障医学理论。
王强松,男、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医用生物材料,分子药剂学。
董霞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人才,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
李学敏,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胶原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人工骨及骨修复材料、关节软骨再生修复材料及其作用机制、软骨组织工程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递送等。
2020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办发〔2020〕51号),苏州医工所获批国家级精益创业方向“双创”示范基地,这是继入选国家医疗器械专业化众创空间之后获批的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创业载体。
化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是单分子化疗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治疗副作用大,给患者身心以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利用纳米技术将单分子化疗药物制备成纳米药物,可以实现化疗药物肿瘤靶向和可控释放,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为实现高效低毒化疗带来曙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合成简单、结构可控、化学剪裁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载体平台。科学家们针对肿瘤微环境...
彭星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材料的设计与合成;2)脑肿瘤靶向缓释治疗;3)智能响应材料平台的构建。
日前,2018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深圳大学举行。本次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64所高校的360余只队伍参赛。由川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蒲曦鸣指导,2015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王芳、李俊颖、程圣福同学组成的团队“打靶归来”从众多参赛对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本次大赛涵盖医疗电子、康复辅助、生物医学材...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簇逐渐成为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纳米簇通常是由两个至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一般不超过2nm,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金属纳米簇具有特殊尺寸,因此连续电子能级会分裂成离散能级使其具有特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目前常用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金纳米簇、银纳米簇以及铜纳米簇,其中铜纳米簇比金、银纳米簇具备更多的优点,如成本极低、生物安全性高及反应...
粘弹性是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人体软组织通常同时具有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制备这类材料是一个诱人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校附属眼视光医院周云龙研究员与密歇根大学Kotov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包括生物分子为稳定剂的无机纳米粒子凝胶,并研究了谷胱甘肽等分子配位的无机纳米粒子的粘弹性特征,建立了胶体纳米粒子宏观粘弹性、稳定剂分子与无机核的配位模型和理论模型。
2017年11月6日-8日,2017年北航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会议由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来自英国伦敦学院大学(UCL)、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内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国际著名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澳大利亚科学技术与工程院和科学院双院院士、卧龙岗大学Gordon Wall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