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水循环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0.385 秒)
一个由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年轻科学家玛丽恩·詹尼斯(Marion Zannese)牵头的一个国际合作团队刚刚发现有大量水分子在位于猎户座星云中心的一个行星形成盘中被大量地破坏然后又重新形成的漂亮证据。这一发现得益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简称韦伯望远镜)的高质量观测和量子物理计算的支持。此研究工作是韦伯望远镜早期科学项目PDRs4All1的一部分,近日在Nature Astronomy发表。中国科...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高压水循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安装于具有高温高压循环水回路的实验设备中,包括:显示和保存下位机上传的各种数据并向下位机发送控制命的上位机;与上位机进行通讯连接,运行控制程序,计算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执行装置的下位机;对混合泵、高压计量泵、预热器进行实时控制的执行装置;各类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各类传感器、混合泵及下位机工作;设定各种相关参数并初始化;下位机控制高压釜进水管路中水...
我国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在气候背景和生物过程强烈作用下已深度酸化,加之人类活动导致的酸沉降使土壤钙镁等离子淋失,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而南亚热带森林以何种策略来适应深度酸化土壤用以承载如此大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众所周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是养分运移的重要媒介,改变水分循环以实现养分的内需很有可能是南亚热带森林适应深度酸化土壤的重要策略,但目前缺乏相关证据。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生长开展了深入研究,深化了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认知,但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存在争议,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我们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统影响的了解,但是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存在许多争议,还有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2年12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各专项任务(以下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陆续召开2022年度专项总结会议,总结专项实施以来的重要进展,评估阶段性成果,研讨科考专项第二期重点工作。其中“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项”任务二专题6“亚洲水塔区水循环动态监测与模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
2022年12月16日,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中生代末期包括恐龙在内脊椎动物的灭绝,给哺乳动物及其他脊椎动物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在新生代初期就迅速演化、辐射。新生代显著的全球性气候事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在此环境背景下经历了由古老类群为主向现代类群为主的转变。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与水圈的关系非常密切,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研究员等人总结了冰、水、汽条件对新生代生态体系的影响,近日以“新生代温室和冰室气候背景下...
晚古生代大冰期是显生宙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冰室气候时期,也是唯一一次地球具有复杂陆地-海洋生态系统以来气候由冰室完全转变为温室状态的地质时期。近来,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尤其在中-高纬度区域冰川的时空分步、冰期启动与消亡机制、地球系统内部的关联-响应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被报道。然而,针对晚古生代大冰期演化过程中水循环的响应多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对地质记录的研究却较少。
2022年3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赵纯教授课题组,首次使用全球变空间分辨率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加密至公里尺度(4公里),开展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原复杂地形对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展现了全球变空间分辨率区域加密模拟能很好地再现高原地区的环流和气象要素特征,定量评估了高原复杂地形对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并解释了相关机制。相关工作以“Impacts of Topog...
热带森林储存大量的有机碳,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火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热带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就已经明确指出,大规模的毁林有可能将亚马逊生态系统推向一个不可逆的“临界点”(tipping point)。毁林加剧当地的干旱和高温,将致使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慢慢消失,对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然而,直到现在,这个...
大气水循环是气候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但是如何提高大气水循环的模拟能力是气候模式研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地区尤为突出。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对局地和下游的生态及环流皆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拟普遍存在显著湿偏差。
黄土高原水循环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学术年会于2021年7月17日至19日在长安大学召开。会议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站长李同录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副站长张亚国副教授和张常亮副教授主持。来自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70余师生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有4个特邀报告,34个青年报告,就“非饱和土特性、岩土测试技术、岩土数值模拟,新能源利用,生态地质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