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古生物学 四川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629 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闫冠州在吴荣昌研究员的指导下,对盐边稗子田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和温洛克统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牙形类样品采集,力图通过系统研究,全面揭示兰多维列世晚期至温洛克世的牙形类动物群面貌,构建高精度的牙形类生物地层框架,并实例分析牙形类历经志留纪温洛克早期Ireviken事件的表现型式。
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普光和广安地区发现了新的大型天然气田,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盆地内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陆相含煤地层也是其重要的产气层位之一。研究显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具有广阔前景,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也是重要的含油气地层。在盆地东北缘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珍珠冲组陆相地层中都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然而,目前对于其所含古生物化石所指示的古环境和烃源岩潜力...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衔的中瑞科研团队,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Vivi Vajda合作,在《地质学杂志》(Geological Magazine)在线发表了关于四川盆地南部晚三叠世陆相生态系统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永栋研究员领导的一个中法科学家团队在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现了一种新的松柏类木化石--广元异木(新种),并揭示了距今两亿年左右存在着短暂的降温事件。这项成果由沈阳师范大学田宁博士、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李丽琴博士、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菲利普博士以及曲阜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共同完成。
2010年,古蔺县椒园乡一家砖厂开采期间无意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当地政府随即将其保护起来。2013年8月,中、美、德三国专家组成的国际考察组对该处化石进行了考察。本月,中、美、德等国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中国四川古蔺椒园乡下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批极为罕见的恐龙足迹,反映了亚洲早侏罗纪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这种足迹混合了基干蜥脚形类和蜥脚类足迹的特征,是罕见的“中间环节”。同时,此次命名的新物种也是中国...
(化石网报道)据泸州新闻网(杨涛 徐立宏):“这肯定是恐龙脚印。”昨日,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组彭光照一行来到赤水至叙永的古道桫椤沟段,初步认定在此发现的奇特脚印为禽龙脚印,由脚印推断出恐龙长度在6-8米,生活年代在白垩纪晚期,距今约8000万年。
2010年8月9日,第八届国际侏罗系大会在四川射洪开幕,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围绕侏罗纪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此次会议是国际侏罗系大会自1984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亚洲举办。
沉积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山演化的重要途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砾岩碎屑、砂岩骨架颗粒、碎屑重矿物组分显示,晚三叠世存在5大物源,它们分布于龙门山北段-中段、大巴山、龙门山南段、盆地东南和盆地南部。碎屑物源总体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大陆板块”类型为主,其中,龙门山北段-中段和龙门山南段以“再旋回造山带”类型为主,而盆地东南部和南部以“大陆板块”类型为主。“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可细分“混合造山带”及“碰撞造山...
记述了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顶部的中国盗龙型肉食龙类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犍为乐山龙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gen. et sp. nov.)。它以上枕骨中嵴呈尖峰状,额骨最大长度与最大宽度之比约2.86,基蝶骨之基翼骨突细长,环椎间椎体马蹄形,背椎横突相当细长,背椎和荐椎神经棘非常薄,荐椎椎体具有明显的腹嵴,肠骨内侧髋臼缘存在一明显的嵴等特征...
最新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载文章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爆发导致的。
2007年4月24日,四川华蓥山出现“石破天惊”的一幕:新芦木以化石的形式重现世人眼前。这种早已绝种的新芦木在华蓥山的坚硬石头中静静地躺了一亿年。
中新社绵阳2007年3月18日电 眼前这个双耳龙凤花薰结构精美,做工考究:香薰表面有成千上万个鱼卵在相互挤动挣扎,偶有不知名的古生物游动其间,让人仿佛看到了生命初始状态下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这就是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民间发现的由海绵生物礁化石雕刻而成的工艺品。
CCTV.com2004年9月24日消息 四川省阿坝州的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近日发现了大面积罕见的古树木化石群落。这一化石群落位于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白龙沟西侧缓坡。走进沟内便能看见一块块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怪石。
本文论述了发现于四川大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西昌地区下侏罗统下益门组的轮藻化石及其意义。迄今,记述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尤其早侏罗世轮藻化石的文章十分罕见。文内描述的Porochara两个新种:P.dazuensis,P.xichangensis及其所在的化石组合,不仅为我国西南地区红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而且也初次揭示了该区这一时期的轮藻植物群面貌特征,为建立我国三叠、侏罗纪轮藻化石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