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史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实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社会心理学 网络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373 秒)
社会快感缺失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体会到快乐能力下降的现象,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阴性症状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在社会脑网络特征及其与现实社会网络特征的相关关系上存在减弱现象。然而,已有的多数研究采用感兴趣区的方法,未能有效探究脑功能连接与现实社会行为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心态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理解中国网络社会的重要窗口。在系统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网络社会心态具有社群性、极端性、流动性和网络嵌入性四方面鲜明的特征。在剖析网络社会心态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将网络社会心态看作一种具有关系性、局部主体间性和相对流动性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理解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归纳逻辑、类型学分析和话语分析等视角对网络社会心态进行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NACN Lab)/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陈楚侨与国外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以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前瞻功能与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相关性。研究者招募了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名健康对照,以及30名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和28名对照。所有被试均完成了前瞻功能任务和静息态核磁扫描。研究选择了默认网络的11个感兴趣...
2017年12月16日,由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网络社会的情绪传播”高端论坛暨第二届新媒体与社会心理学术研讨会在华工大学城中心酒店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40余名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为此次会议提供支持。本次会议就“网络舆论与情绪传播”和“网络情绪表达与社会心理”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心理研究有哪些关键问题?网络心理研究在社会预警领域中如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8月29—30日,在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网络心理与社会预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就上述问题交流了看法。
网络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看到新技术带来美妙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网络传播相伴随的风险,也应反思网络传播所反映的社会心理。“铜须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此的普遍关切。 “网络暴民”这个词汇在该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被创造出来,海内外舆论一时聚焦于中国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网络对一起普通婚外情事件的传播,达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究竟是网络社会的哪些特性改写了人们对此类事件的传播呢?  高度个人控制:网络传...
网络文化研究方法反省          2008/1/18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拥有哈佛大学社会学暨人格心理学博士学位,同时也是有执照的临床心理学家。她在《虚拟化身》一书最后论及该书的研究方法时指出:她采取田野调查及临床研究两种方法并用。就田野调查过程,她以人们与计算机相会之处,来观察其间的互动,并记录下有关幽默、冲突、合作与使用风格的种种;此外,亦与身边周遭人们做非正式交谈,形式不拘,时间多半在三分钟到一个小时。至于临床研究则采较细密...
网络时代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       2008/1/18
综上所述,数字化网络对社会印象的影响在于:其一,推翻传统社会观念对社会印象的影响,传统的社会观念将不再是影响社会印象的主要因素;其二,使社会交往、社会印象的产生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过渡;其三,使人对自己的知觉结果产生新的认识,深刻的认识自身,甚至有可能认识多个“自我“的存在。 “感情移入“因特网 社会感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
网络空间中的权力运作          2008/1/18
理论上,网络空间是个最平等的世界,由于进出自由,加上匿名性的保障,人类所追求的自由与平等理想,第一次能够在网络空间上得到充份展现。电子前线基金会(EEF)的创始者Mitch Kapor指出,虚拟社区使得人们所追求的乌托邦得以可能: 网络空间中的生活....比起精英主义来说要更为平等主义,它不是阶层化的,而更为去中心化....事实上网络空间中的生活似乎更能精确地满足杰佛逊所期待的:建立个...
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我是谁﹖我是我吗﹖我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能是他﹖我能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或者可以用别人的头脑去想,甚至可以用别人的心去感受吗﹖那我为什么现在会在这个位置、这个历史潮流﹖我可以回到过去,或前往未来,这一切是否可以重新开始﹖」,对于上述可以发现人总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种不安的现象,原因可能来自现实世界的压抑等,如今计算机网络创造出虚空间,不安的人可以在里面驰骋不受拘束,就如弗洛伊德...
网络上)沟通中的真诚          2008/1/18
方念萱 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 telnhf@nccu.edu.tw 论文将于2001年12月27日发表于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第四届「信息科技与社会转型」研讨会。 前言 网际网络兴起以来,以公共领域期望网际沟通的研究相当多;有的研究强调网络媒体接口特质,孕育公共讨论场域;有的研究强调开放论坛刺激鼓励公民讨论沟通潜力。(Ess, 1994;方念萱与苏彦豪;1998;林政忠,20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