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化学工程 烯烃反应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27 秒)
一种经合成气制甲烷并联产低碳烯烃反应所用的催化剂、其制备及合成甲烷联产烯烃的工艺。催化剂组成为ACuFe2O3,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铁的总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78.0-98.5wt%;A为助催化剂Mn、K、Zn、Zr,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1.0-15.0wt%;助剂Cu含量为催化剂总重量的0.5-7.0wt%。催化剂的制备采用共沉淀法,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作为沉淀剂,金属盐作为原料。...
2022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与研究员魏迎旭团队,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SAPO-34分子筛催化甲醇和二甲醚转化过程中反应-扩散-催化剂之间的多尺度动态交互作用机制,涵盖了从菱沸石(CHA)笼或分子尺度,到单个催化剂晶体尺度,再到催化剂床层尺度的动态行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徐舒涛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甲醇制烯烃初始C-C键生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甲醇制烯烃反应中C-C键的生成机理。
近日,我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叶茂研究员、李华副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在分子筛表面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控制SAPO-34分子筛的表面阻力,实现了对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的催化寿命以及低碳烯烃选择性的调控。分子筛因其优异的择形选择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与气体分离等领域。近期研究表明,分子筛晶体内部扩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体分子传质阻力的两个重要来源。目前,分子筛的传质研究往往聚焦于晶体内...
分别采用微波和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片状及立方结构的SAPO-34分子筛.结果发现,片状SAPO-34分子筛晶粒厚度为130nm,比表面积为593m2/g;立方结构SAPO-34分子筛粒径为1.5-2.5μm,比表面积为708m2/g.二者具有数量相近的强酸中心,后者的弱酸位数量略少.甲醇制烯烃反应结果表明,在450℃和1.0h-1的反应条件下,片状SAPO-34分子筛的催化寿命可达380min,乙烯选...
采用典型方法制备了不同Fe、Mn、K比例的铁基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CO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n能有效促进活性相分散,抑制碳链增长,但Fe-Mn强相互作用不能有效增加低碳烃烯/烷比,α-Fe2O3作为活性铁物种前驱体对烯烃生成反应更加有利。K通过减少Mn以氧化物形式出现,增加FeMn...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硅含量的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35,并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硅含量的SAPO-35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制烯烃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了具有相近硅含量的SAPO-35和SAPO-34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反应过程中积炭物种随反应时间的演变特征,尝试将分子筛结构和其...
利用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改质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和重时空速对产物收率和汽油辛烷值的影响,得到了催化裂化汽油改质过程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反应温度为400~430℃,剂油比为7左右,重时空速为20~30 h-1。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汽油改质过程的反应热,分析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热的影响,揭示了反应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改...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积炭动力学,分别得到了催化剂积炭量与反应温度、剂醇比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催化剂床层存在明显的积炭分布,在450 ℃,甲醇WHSV为15 h-1,催化剂积炭量随催化剂反应运行时间(Time on Stream, TOS)为25 min时,床层入口处的积炭量平均为9.56%,而出口处的积炭量平均为3.20%,属于平行失活,积炭主...
摘要 本文应用加压原位核磁共振技术,在反应温度50-70℃、反应压力1.0~2.0MPa,氘代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磷化氢与直链烯烃1,4-戊二烯,1,7-辛二烯及1-十八烯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磷化氢与1,4-戊二烯可以生成6员膦杂环己烷,与1,7-辛二烯不易生成9员膦杂环壬烷,与1-十八烯主要生成伯膦产物.原位^31PNMR谱的研究也表明,磷化氢与直链烯烃反应为串行机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