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现象学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0.165 秒)
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现象学阐释。一方面,承认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了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方法,将存在物还原到其先验条件和原初之物,回到了事实本身;另一方面,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某些现象学理论存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类似性。
现象学属于哲学,而精神病理学属于科学,但二者都以人为研究对象。二者的结合能够使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存在及其变异。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现象学与精神病理学的相互澄明关系”(17BZX084)通过研究指出,现象学对于精神病理学以及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而精神病理学反过来也能促进现象学与生活实际距离的拉近。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自身意识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分析哲学与现象学对此问题都展开过深入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德国哲学家亨利希将自身意识的疑难凸显出来,海德堡学派、分析的心灵哲学与现象学的研究不断推进、交相呼应,呈现出来一个前沿的、聚合的问题域。
柏格森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幻的感知,他进一步对思维中的电影机制进行了批判。柏格森的批判可以用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加以解析,思维的电影机制中的影像、表象等,相当于胡塞尔从对滞留的现象学描述中区分出来的回忆,回忆串连起来的心理学时间完全不同于滞留所构成的活生生的当下感知,由此可论及计算机的记忆问题,计算机记忆系统充其量相当于人的回忆,它不可能具有人的内时间意识中的滞留能力。
2019年12月7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庄振华作客南开大学哲学院作了题为“《精神现象学》专题讲座”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主持,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参加。本次专题讲座共两场,上午场讲座的主题为“西方哲学史的两条路径与黑格尔的思想特质”,庄振华教授从康德的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引入讲座内容,在康德的视域中,我们日常生活的思想和行为等事实上都是与概念打交道,而非事物本身...
2019年12月6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在知新楼A113作了题为“现象学运动的零点时刻”的学术报告,哲学系傅永军教授主持。方向红教授将胡塞尔证明先天相关性视为“现象学运动的零点时刻”。关于“是、时间、空间、因果性”等范畴,康德认为,范畴和知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知性就是理解,也就是心理活动,进而在普遍对象和个体的心理现象间建立起相关性。胡塞尔认同康德的这一理解,并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
2019年10月26至27日,由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现象学哲学年会暨现象学国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汉语现象学:历史与未来”,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200余位现象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盛会。在此次年会上,我院李朝东教授当选为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当我们谈论身体时,我们究竟谈论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容易又困难的问题。在身体现象学的启示下,哲学、艺术、科学等诸领域均试图重新发现“身体”。特别地,在二十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包括现象学等)、政治学乃至包括绘画、建筑、舞蹈等在内的各种艺术,它们的发展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认识和体验我们的“身体”:眼镜成为视觉的一部分,手机有时比手更为重要,电影实现着我们的梦境,如此等...
建筑的本质在于其本身,建筑通过自身显现其内涵及其演化过程;建筑现象学的核心是“直接面向并认知建筑”;建筑与人和环境的关系经历从依附、改造到伙伴关系等发展阶段。人对于建筑的身心体验构成其日常生活的基本认知,人只有对建筑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才可能将全部身心定居于此。人对建筑形成的认知是一种纯粹的意识状态,通过对意识的自我观照把握建筑的精神内涵与本质,并确立体验者经由对建筑的切身感受与反思而获得“确定的...
近日,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现象学的新可能与儒学的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从现象学与分析哲学间的对话和理解、现象学与中国哲学间的比较与共契、中国哲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及现象学中国化的新可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发言,并展开深入讨论。研讨会上,南开大学郑辟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祁伟博士认为列维纳斯和布莱顿的思想可以形成相互补充,促进现象学传统与分析传统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浙江省社科院李旭...
近日,我校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哲学与文化月刊杂志社(台湾),在我校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现象学青年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现象学的当下与未来”,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70位学者参加。论坛上,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主任倪梁康教授、《哲学研究》副主编陈德中研究员和《哲学与文化》月刊副主编邱建硕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2018年5月5日-6日,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届华东青年现象学国际论坛:生活与世界”学术论坛在苏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青年才俊共三十多人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邢冬梅教授主持。本次论坛共设三场。第一场由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奚颖瑞主持,来自浙江大学的王俊、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的杨婉仪和山东大学的蔡祥元分别从现象学角度谈了偶然性问题、价值的意义问题以...
延迟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面临的首要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预设的人体耦合机制和知觉回路,揭示出现行的虚拟现实技术预设了一种知觉要素之间彼此独立外在的积木模型的知觉哲学,与自然知觉经验“图形-背景”的可逆结构背道而驰。通过对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身体虚拟维度”这一主题的挖掘和解读,可得出上述差别带来的后果是:人类身体的虚拟维度在现行的、面向对象而非面向经验的虚拟现实系统中被抑制、坍缩,从...
2018年3月4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现象学与中国文化论坛迎来第十九场学术讲座,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作了题为“象数、相数与无理数”的专题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论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