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 相互作用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176 秒)
苗雪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于河南农业大学应用微生物专业,获硕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动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5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2005年-2006年,法国巴黎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
昆虫与微生物在长期博弈和协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致病寄生和免疫防御等多样的互作关系和调节机制。蚊子是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开展蚊虫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互作机制的研究,将为研发蚊媒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实验室以蚊虫及其互作的重要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互作为主线,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化学生态学、微生物组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致...
达摩麝凤蝶是一种亟待保护的珍惜濒危物种,然而目前我们对其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十分匮乏,只有零星的野外数据,这对于达摩麝凤蝶的保护工作十分不利。因此,通过物种分布模型来预测其潜在适生区是掌握其自然资源分布的有效手段。同时,达摩麝凤蝶与贯叶马兜铃(濒危物种)之间存在特异性寄生的关系。这种强种间相互作用在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但近来一些研究表明,种间关系在对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物种进行分布预...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国玉米最重要的害虫,了解亚洲玉米螟表皮形成的机制将有助于对其开展生物防治。表皮蛋白和几丁质是构成昆虫表皮的两种主要成分,因此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昆虫表皮形成机制具有关键意义。CPR9是亚洲玉米螟体壁表皮转录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表皮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发现CPR9属于CPR家族中RR-1亚家族的表皮蛋白,含有R&R结构域,可能是通过结合几丁质来发...
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d值分别为(21.3±2.5) pmol/mg protein和(109±9) 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氟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方法,以牛血清蛋白(BSA)为对照,对除草剂氟磺胺草醚与植物蛋白(11S蛋白、酶解后11S蛋白)的互作效应进行研究。分析蛋白发生变性反应后,氟磺胺草醚与牛血清白蛋白、植物蛋白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对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氟磺胺草醚与牛血清、11S蛋白、酶解后11S蛋白发生结合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根据不同温度下...
从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角度来阐明植物抗病的分子机制,为农作物有效地抵抗病原菌提供参考。
根据近年来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与马铃薯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阐述在致病疫霉(P.infestans)与马铃薯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马铃薯小种专化性抗性基因与致病疫霉的无毒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在此互作时所产生的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戊烯酸(EPA)、葡聚糖、茉莉酸(JA)以及各种病程相关蛋白(PR- protein)等物质的调控作用,从而进一步论述致病疫霉...
该研究采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纯化GST融合蛋白,经肠激酶特异性裂解释放出目的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此目的蛋白可与P2蛋白制备的抗体发生特异免疫反应,生物活性测定表明目的蛋白具有b-1,3-1,4-葡聚糖酶活性并对稻瘟病菌具有明显抑菌活性。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选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推广的8个主要杂交稻组合和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的白叶枯病菌系,就杂交稻及其三系的抗病性差异、菌系的致病力差异以及品种(系)——菌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组合中,以粳稻组合抗白叶枯病性较强;籼稻组合中,以 IR26为恢复系的威优6号、汕优8号抗性最强,而以 IR24配组的南优2号抗性最差。三系及 F_1四个系统中,一般以恢复系抗性较强、不育...
综述了酵母乙酰乳酸合成酶(ScALS)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CE)形成的复合物在0.28 nm分辨率下的晶体结构及拟南芥乙酰乳酸合成酶(AtALS)与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除草剂的分子结构与酶、底物并不相似,但它们与酶形成的复合物可阻断底物进入酶活性位点通路而起抑制作用。连接磺酰脲的10个氨基酸残基同样连接咪唑喹啉酸,另有6个残基只与磺...
根据教育部对部属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的工作安排,2005年8月26日,以荣廷昭院士为组长的七人专家组对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及水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大田使用中杂草对这几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因素是AHAS酶的突变。利用大肠杆菌AHAS Ⅱ中464位的色氨酸突变体(W464A、W464F、W464L、W464Y),研究了野生型和突变酶对商品化除草剂(氯嘧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咪唑喹啉酸)以及烷硫基磺酰脲的敏感性。野生型E. coli AHAS Ⅱ...
为正确评价单子叶杂草防除剂与双子叶杂草防除剂的相互作用,以精喹禾灵与灭草松混用为实例对等效线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单轴等效线法及其增效倍数的计算方法。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混用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s均有增效作用,其平均增效倍数分别为0.42和0.34。采用单轴等效线法可以正确评价单子叶杂草防除剂与双子叶杂草防除剂的相互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