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人口学 民族学 劳动科学 北京人口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法学 性别研究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364 秒)
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原名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3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的跨学科妇女研究机构之一。
2022年12月9-10日,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李燕萍教授线上参与了由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与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科学技术与妇女发展——第六届中德性别平等与发展研讨会”,来自中国和德国的妇女与性别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两百多人次参加了本届线上学术会议。
近日,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进行了全国第七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严格的申报、初选、评审后,我校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刘恋(指导教师:徐家玲)的论文“论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随军女性”、传媒科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白楠(指导教师:张淑燕)的论文“我国电视广告中性别形象塑造的神话原型解读”、政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杜小洁(指导教师:赵继伦)的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2018年12月17日晚,“第五期芙蓉湖畔对话——文学•性别•人文•关怀”暨《对话芙蓉湖畔》、《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文丛》系列丛书联合首发式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赖虹凯,原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原副校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詹心丽,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福建省妇女干部学校副校长顾志峰,...
2018年11月7日上午,“2018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启动会暨首批江苏省“性别平等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省妇联干部学院召开。活动由金陵女子学院院长赵媛教授主持。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会长、省妇联副主席张勤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参加启动会的有来自全省各市妇联的领导、6家首批省性别平等示范基地的专家学者、省妇女学研究会省直部分会员代表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共计200余人。全国妇联第十一、...
2017年11月29日下午1:30-3:30,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北大楼209举行了由江苏省妇女学研究会与南京师范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联合打造的“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月”的第七场学术报告。以“延迟退休与中高龄就业——兼论中高龄女性的平等就业问题”作为演讲主题,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郭爱妹教授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
近日,由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东北师范大学获得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优秀硕士论文奖2项。其中,由马克思主义学部、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金卓撰写的论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女性解放”获得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由政法学院尹奎杰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江月撰写的论文“性别制度公正视野下的妇女生育权利保障研究”获得硕士论...
陕西省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2004年创建,基地负责人为杨雪燕教授。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其他6家单位一起入选陕西省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该基地主要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以及“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而设立,主要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的教师构成;涉及的一级学科包括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核心成员一般都具有博士...
2013年10月23日,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甄砚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共同为基地揭牌并分别致辞。
2012年8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性别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老生物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性别研究协调中心联合举办办,双方就性别研究领域的最新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国英教授、周云教授和法学院马忆南教授以及社会学系女性学专业的研究生,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2012年8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性别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老生物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性别研究协调中心联合举办办,双方就性别研究领域的最新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国英教授、周云教授和法学院马忆南教授以及社会学系女性学专业的研究生,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世居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群体。《西南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研究系列丛书:历史时期土家族妇女生活与社会性别研究》以历史时期的土家族妇女生活与社会性别研究对象,以土家社会世系传承演变为主线,探讨土家族妇女生活的历史变迁及其所反映的土家社会性别机制之演变,认为二者的发展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土家族妇女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是土家社会性别机制作用的结果。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精力,爬梳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以及国内家庭研究的理论与经验,为想了解这个领域研究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捷径。本书研究了城市家庭贫富分化的基本特征及原因;年龄间的社会分化和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资源困境;中国城乡家庭的亲属关系;变迁中的中国城乡家庭与婚姻;女儿赡养的伦理与公平以及工作中的性骚扰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得出了许多来自经验研究的重要结论。
转型期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是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和家庭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精神信仰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入揭示了转型期男女两性信仰选择差异的深层社会原因。研究表明男女农民对当官还是经商的倾向差异在于在哪个领域更有话语权,生存意义危机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女性投入宗教信仰和道德嬗变的主要原因,男性对女性的家长制观念是主宰男女农民社会和家庭地位博弈的历史原因。
对于妇女研究者来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思想解放的三十年,也是视野拓展的三十年,还是组织起来的三十年,更是值得认真回顾、科学总结的三十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