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 >>> 农业生态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农业经济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合作经济 世界农业经济 种植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经济学 研究员相关记录67条 . 查询时间(0.664 秒)
农经所博士后郭龙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孙东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农经所为第一单位,在SSCI顶级期刊《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3年第4期)发表学术论文“Does industry 5.0 model optimize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of Agri-enterprises? Real-tim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近日,中国农学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1-2022年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的决定》,我所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创新团队首席陈秧分研究员成功入选。
黄平,男,汉族,生于1972年10月,中共党员,研究员、高级会计师,1995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牧)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领域科学家、自然资源部评审专家、四川省“两区”划定技术专家、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学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会员。现从事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业遥感应用、农业经济、农村产改、企业财务分析与管...
2023年5月5日上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岩研究员做客华中农业大学宏观农业研究院Seminar,作题为“Linkage fo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Examples in Nutri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笑天副教授主持。
2022年11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亚兵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温度、降雨、辐射等年际气候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气候资源变化可以分别解释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西北内陆棉花产量波动的54.4%、58.1%和50%,且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不同。为缓解未来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农业种植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以“Climate variation exp...
2022年11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亚兵研究员团队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耗水量的相关研究,利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5TE温湿度传感器埋置在土壤的各深度,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并量化不同土层的耗水,发现增加棉花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中层和深层土壤的耗水量及各土层的水分利用率,进而调控棉花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过程,并提出8.7株/m2是较为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研究结果为探究棉花生产过程中各土层的...
2022年2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何英彬研究员受邀参加泰国外交部组织的“APEC理解生物循环绿色(BCG)经济模式,促进亚太强劲、平衡、安全、可持续和包容增长大会”网络视频会。泰国外交部APEC高官主席Thani Thongphakdi先生主持会议。
邹立红,副研究员。现任所综合办公室主任。199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从事IBM巨型计算机的设备维护、网络技术支持、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研究、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部省等课题10余项,主持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姚於康,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农业规划、农业评估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30项,其中完成农业规划、评估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23篇,获奖研究成果7项。
沈贵银,研究员。1987年至2002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和经济管理学院,获农学士、经济学硕士以及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赴荷兰瓦赫宁根-万豪劳伦斯坦大学主修农业教育与乡村推广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先后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2015年调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工作,为院农业经济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发改...
季国军,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新农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乡村经营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与专利2项,制定标准6项,组织或参与编写专业书籍3本。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等。先后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4项;江苏省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
黄开兴,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增长。
近日,经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总干事任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员当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科学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科学委员会由九人组成,李先德研究员是唯一中方委员。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为GIAHS在全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甄别、评估和遴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刘婷,女,1968年生,湖北武汉人,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遥感中心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主攻方向:作物种植结构及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农业保险监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省...
季昌好,男,1963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员。2004年12月获研究员任职资格。“十二五”以来,主要承担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工作。研究领域及方向:种植业,大小麦育种、种养结合。作为主要育成人,育成“皖麦29”、“皖麦31”小麦新品种,在安徽省作为重点推广品种种植多年;育成 “皖大麦1号”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皖饲麦2号、皖饲啤14008青割籽实兼用型大麦新品种。作为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