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古人类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古人类学 演化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307 秒)
哺乳动物的中耳是渐进演化的经典案例。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冰和研究员王元青在《自然-通讯》上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真兽类的中耳结构,并结合古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证据,讨论了兽类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创新。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的热河生物群中古鸟类食性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一项有关手盗龙类恐龙奇异指爪的功能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秦子川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Benton教授、Emily Rayfield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员合作指导的博士生,第二作者为毕业于中科院古...
2023年1月27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发表题为“Estimates of absolute crown strength and bite force in the lower postcanine dentition of Gigantopithecus blacki”的研究论文,对巨猿下颌后齿齿列的绝对...
近日,国内古人类学权威期刊《人类学学报》向全国同行特别推介,以彰显在山东大学人类演化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占扬教授和王伟教授带领下走过的不凡历程和取得的可喜成绩。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由该所主办的中国第一本人类演化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人类学学报》,2022年8月迎来创刊40周年,已刊发2000余篇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灵长类学等学科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距今一万年以来,中国、西亚、中美洲、南美安第斯山、东南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现代人群共同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动植物驯化的宏伟篇章,这一过程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进化层面上讲,人类不仅拥有了灭绝物种的能力(晚更新世大型哺乳动物灭绝),而且拥有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物种的能力,并很快开始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农业起源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对于理...
2020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组应国际SCI生物学权威期刊《遗传学与发育新见》(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 Development)邀请,参加世界人类遗传起源演化系列专题报道,发表题为“古DNA洞察欧亚大陆东部人群演化历史”(Human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Eastern Eurasia ...
从牙齿看人脸演化(图)     牙齿  人脸演化       2020/4/3
根据一项关于先驱人的牙釉质分析,先驱人(一种早期古人类)与智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最后的共同祖先关系紧密。将先驱人置于古人类的演化图谱中,暗示该物种类似现代人类的面部特征,具有来自人属祖先的深层根源。相关发现4月1日发表于《自然》。
根据一项对百万年前古蛋白序列进行的发育分析,科学家首次将先驱人置于古人类的演化图谱中,暗示该物种类似现代人类的面部特征,是来自人属祖先的深层根源。相关发现发表在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团队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胡晗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Evolution of the vom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ranial kinesis in Paraves 的研究成果。他们对会鸟(Sapeornis)和中国猎龙(Sinovenator)的头骨进行了高精度CT扫描,并对腭区重...
2019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认定名单,古脊椎所高星、李锋组织申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与演化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荣获批准。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文物行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文博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研型企业等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主要任务是面向文物保护与利用需求,在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开展科技基础性工作和创新性...
英国《自然》杂志28日在线发表一份报告说,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对380万年前的一块相当完整的颅骨化石进行分析后认为,湖畔南方古猿和阿法南方古猿可能至少有10万年的并存期,这段时期的古人类属于“分支演化”而不是“前进演化”。
2019年《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与之对应演化出差异显著的骨骼—表皮衍生物组合。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史中,翼龙、鸟类和蝙蝠独立演化出了形态迥异的飞行结构。相较翼龙和蝙蝠不完整的化石记录,随着不断发现的带羽毛...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年代可靠、保存状态良好的人类化石对于研究和论证这一时期人类演化过程尤为重要。近日,《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