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管理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药物管理 药物研究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0.474 秒)
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的微环境是导致药物递送系统的靶向性和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探究肿瘤病灶在各阶段的血管、细胞构筑以及细胞外基质通透性的变化规律,深化对肿瘤异质性和肿瘤治疗的结构认识,有助于解决药物递送的底层难题。然而,器官、肿瘤组织和纳米粒子之间的尺度差异,成为表征肿瘤环境和递药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开发高精度可视化方法的挑战。
2021年11月2日,上海药物所第三期“药学前沿交叉讲坛”在承嘏厅举行,本期讲坛由分子影像中心主办,所团委承办,主题为“分子影像探针发展与交叉融合”。此次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程登峰、复旦大学药学院青年研究员王璐、上海药物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程震研究员,分别带来了“中山医院PET分子探针研发”、“用于活细胞生物成像和生物传感荧光探针”和“分子影像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会...
2021年1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未来之星”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大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李青、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小男、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翔玲、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耐药结核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整合医科院内外抗结核药物研发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与国际上领先的科研机构和组织积极开展协作和交流,以研发抗耐药结核创新药为目标,引领国内外结核药物的研发方向。目前已系统构建抗耐药结核药物研发体系,建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发产品线,其中新型亚胺吩嗪类新药吡法齐明(TBI-166)即将进入II期临床研究
2020年12月7日,第二届泛巴尔干地区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联盟(Pan-Balkan Alliance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Discovery Associations,简称PANDA联盟)会议暨新冠抗疫网络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怡生厅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网络直播方式同步进行。来自中国、塞尔维亚、北马其顿、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
2020年0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上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京揭晓。此次,全国共有10个团队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名个人荣获创新争先奖章,258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其中,上海药物所丁健院士获创新争先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的研究,2015年报道了包含BrdU在内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可以在体外实现全化学诱导iPSCs(Cell Research, 2015;25(10):1171-4);同年还利用3-7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成功在体外实现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向心肌细胞的转分化。这些化学诱导获得的心肌样细胞(CiCMs)可以自动有节律收缩,表达...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课题组与沈阳药科大学孙立新研究组等合作,以具有多单元结构的微丸压制缓释片为研究对象,应用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对片剂样品进行同步辐射显微成像(SR-μCT),快速、无损伤地检测片剂的精细结构,得到了微丸压制缓释片内部的基质层、缓冲层和微丸单元等多种结构的信息。同时,研究人员获取片剂的微区样品,用SR-μCT测定微区样品的结构和灰度差异,进行定位并结构分类。利用HPL...
近日,由药学院药学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李校堃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蛋白激酶调控网络及靶向创新药物研究”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处长杨晓秋,温州市科技局局长邵潘锋以及来自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指出该项目主要从鉴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过...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提高,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社会问题。现有药物的副作用、起效慢、个体差异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抑郁疾病的临床治疗。双孔钾离子通道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钾通道超家族,其中TREK1双孔钾离子通道成为抗抑郁治疗、镇痛和治疗脑缺血的重要潜在新靶点,筛选和发现TREK1钾通道的高效抑制剂是抗抑郁症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在调控机制和调控位点等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上...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敬山课题组和蒋华良课题组合作研发的抗精神分裂症1类新药TPN672及其片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进行临床研究。这是两组合作共同获得的第三个国家1类新药临床批件。
细菌耐药性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目前临床上极度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药物,全球范围内处于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更是寥寥无几。2017年,世卫组织根据对新型抗生素的迫切需求程度将其分为极为重要、十分重要和中等重要三个类别。列为极为重要的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CRA)、绿脓杆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CRE)三种细...
哮喘作为人体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近年来哮喘患病人数因各种原因逐年上升,使得这一问题更不容忽视。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ucoids receptor,GR)是一个开发治疗哮喘药物的热门靶标。至今,以其为靶点开发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fluticasone furoate已作为当今最为有效的治疗哮喘药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场中,然而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唐炜研究员名列其中,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唐炜研究员主要从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该类疾病作用机制及靶标发现新技术方法研究及相应创新药物研发。10年来,从我国传统医药资源中的靶向活性化合物出发,通过构建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结合活性导向的分子、细胞筛选体系,进行创新药物发现研究,并拓展至干预新...
长久以来,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而抗凝药物被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传统抗凝药物如肝素(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等,在发挥其抗凝作用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临床的广泛需求。因此开发新型可以口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凝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