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遗传学 遗传相关记录1811条 . 查询时间(0.186 秒)
复粒稻遗传基础与增产机制。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教授王振宇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教授赵团结团队,研究解析调控大豆粒重遗传位点和驯化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理论与应用遗传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耀光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郭晶心团队研究揭示了杂交稻超亲晚熟的主要遗传基础是聚合了来自双亲的功能型抽穗期核心基因Hd1、Ghd7、DTH8和PRR37,同时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系统以鉴定亲本这四个基因的功能类型,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在配组之前即可预测杂交稻的感光特性。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学杂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系统总结了玉米响应密植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培育耐密理想株型玉米的一些策略。相关综述文发表在《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以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及其系谱为研究对象,鉴定到“中棉所12”丰产抗病相关的功能性片段,揭示了“中棉所12”丰产抗病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蔗糖合酶编码基因TaSus1影响小麦穗粒数,并利用306份世界范围小麦品种的重测序及穗部表型数据对TaSus-A1基因存在的SNP及穗粒数表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优异遗传位点。研究结果显示,TaSus1基因突变后,与野生型Fielder相比,突变体的穗长、穗重、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明显...
2023年11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Host Plant Insect-Resistance Mutant Library by High-Throughput CRISPR/Cas9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Broad-Spectrum Insect Resis...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 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结构域通常负责识别编辑位点,而DYW结构域则负责提供脱氨酶活性完成C-U的编辑。然而,E类和E+类PPR蛋白因缺失DYW结构域无法单独完成脱氨过程...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冷胁迫敏感。苗期遇到低温天气,稻苗会发生生长迟缓、黄化甚至死苗,引起水稻减产。提高水稻苗期耐冷能力,对于减少水稻苗期冷害损失、推广水稻直播种植具有重要意义。水稻耐低温胁迫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目前已克隆且有功能鉴定的苗期耐冷基因有限。因此,挖掘新的水稻耐冷调控基因并解析其耐冷机理,将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帮助。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团队在水稻耐冷基因鉴定和耐冷机理上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此前鉴定到一个水稻苗期低温敏感白化突变体ospus1,OsPUS1编码一个定位于叶绿体的假尿苷合成酶,其突变影响叶绿体核糖体生物合成,导致低温下体内超氧根阴离子(Superoxide, O2?-)的累积和叶片白化(Wang et al., 2022, New Phytologist)。通过EMS化学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2023年10月2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海洋研究员带领的芝麻基因组研究小组(The Sesame Genome Working Group)在《Plant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evolution and insights into agronomic trait innovations of Sesamum specie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胡麻...
2023年9月11日至14日,侯岁稳院长带队赴酒泉参加202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的报告。
2023年8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代谢组和群体基因组学,揭示了甜荞物种形成、生态适应性、芦丁含量和花柱形态的遗传基础,为荞麦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荞麦属植物起源于我国,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富含芦丁等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荞麦属...
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对作物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全球的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玉米雄穗分枝数是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重要的选择目标,由众多微效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快速批量克隆数量性状位点的方法,这严重限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的系统解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玉米分子育种的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