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种子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种子学 育种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96 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牧草育种用种子存放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顶部表面的外圈焊接有存储罐,所述存储罐外圈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拉块,所述存储罐的顶部放置有密封存储装置,所述存储罐内腔右侧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热过滤网,所述底框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搅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种子存放装置在使用时,因不具备多个存放器皿,使其只能对一种牧草种子进行存放,不能对存储中的牧草种...
2023年12月6日上午,俄罗斯国家育种和良种繁育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一副总经理GONCHAROV IURII(贡查洛夫·尤里)先生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负责人张举梅和哈尔滨益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媚的陪同下到访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女士、合作交流部副主任刘鑫和秘书侯彦南接待了来访嘉宾。双方交流了两国种业发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专利:一种谷子育种具有防折断结构的种子水分检测仪。
水稻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在生产及储藏过程中面临着陈腐变质及活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其粘度下降、硬度增加、口感变劣、风味变差及发芽率降低等。因此,如何长期储存并延长种子的寿命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
醇溶蛋白及其同源物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种子中,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加工与营养品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以多拷贝方式存在于六个复杂的染色体位点(Gli-A1, B1, D1, A2, B2 & D2),其积累量一般占籽粒总蛋白含量的40-50%,对面筋、面团的功能以及各类终用途品质(如面包加工品质)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传统遗传学研究表明醇溶蛋白可能在平衡面团弹性和延...
叶建荣,2010/12–至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4/12–2010/1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2003/07–2004/1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000/07–2003/07,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16年1月17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举办“金种子育种云平台”发布会。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张延秋局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生斗主任、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蒋丹平副司长、市科委张虹副主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成贵院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盖钧镒院士、程顺和院士、汪懋华院士、孙九林院士、罗锡文院士以及中国种子集团等部分企业的科研育种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10个省市的科...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课件第十五章 种子生产与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学课件第2章 种质资源。
为提高我院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进一步凝练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向,促进学术交流,我院于2012年7月9日召开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学术研讨会。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学课件第二章 种质资源。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连锁标记和功能标记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重点领域。概括小麦品质研究中与育种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即面包、面条和饼干品质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研究目标性状基因以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即找基因(或生产品种的原材料),这一步骤包括构建遗传群体、筛选多态性标记...
大豆航天育种取得成果     大豆  航天育种  基因结构       2006/2/12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6年2月11日讯 黑龙江省宝清县农民吕世柱试验大豆搭载卫星进行航天育种获得成功。吕世柱是一名农业技术员,九年前大胆地向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申请了“国家‘八五’大豆航天育种攻关课题”。1994年,他利用中国科学卫星搭载大豆种子100克,在太空运行半个月后回收。由于宇宙射线的照射,改变了大豆种子内部的基因结构,使之具有了抗病、抗寒等优势。为了让这些优势在陆地种植中延续下来,吕世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