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生态学 栽培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341 秒)
2021年11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生理生态与栽培创新团队”在“山东粮丰”齐河示范区召开2021年度学术交流会。团队首席刘开昌研究员,“粮食储藏与减损团队”龚魁杰研究员、“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团队”史嵩副研究员以及来自院玉米所、作物所、资环所等单位的团队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青岛农业大学刘树堂教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鞠正春研究员和省花生研究所张智猛研究员与会指导,由王旭清研...
2021年11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玉米生理生态与栽培创新团队”在“山东粮丰”齐河示范区召开2021年度学术交流会。团队首席刘开昌研究员,“粮食储藏与减损团队”龚魁杰研究员、“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团队”史嵩副研究员以及来自院玉米所、作物所、资环所等单位的团队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青岛农业大学刘树堂教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鞠正春研究员和省花生研究所张智猛研究员与会指导,由王旭清研...
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旱作栽培生理”和“精准化栽培”、“作物生态机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基地,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作物栽培学与作物育种学大纲。
2008~2010年连续3 a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以高产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中黄35”为载体,采用大豆覆膜滴灌结合水肥同步的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小面积产量超6 000 kg·hm-2,大面积产量超4 500 kg·hm-2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通过将肥料精确地随水滴入大豆根系区域,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渗漏损失,将水产比提高至1∶1.25~1∶1.32;氮肥利用率提高至20%~25%,磷肥利用率提高至5%~...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 t 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 t 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 d) 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菇床废料对缓解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小白菜盐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菇床废料(0~30 g·kg-1)栽培60 d后,土壤pH趋于中性,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水溶性盐总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不加菇床废料的对照土壤;当菇床废料添加量为10 g·kg-1时,土壤盐分增加幅度最小,说明适量添加菇床废料可以减少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积累.加入菇床废料后,小白菜的种子发芽率、株...
超级稻是目前作物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超级稻,回顾了超级稻育种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生态稻区株型模式,进而分析了超级稻的一些栽培特征,最后展望了超级稻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超级稻穗大粒多、叶片直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健壮,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栽培根本途径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
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田间取样研究了超高产 (≥9000 kg/hm2) 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锰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地上部不同器官的含锰量为11.5~137.7 mg/kg(干重)。叶片的含锰量在生育期间始终最高,开花后穗部和子粒的含锰量也较高。小麦各器官对锰的积累量,生育前期以叶片中最高,生育后期以子粒最高。各品种全株的锰积累量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在开花后10 d ...
以通用的较耐盐的栽培大豆Lee68品种和对盐敏感的野生大豆N23232种群为参照,研究了盐胁迫下耐盐野生大豆BB52种群幼苗体内多胺(PAs)组分、含量及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BB52幼苗根PAs中Put和Spm含量下降较Lee68和N23232显著,但Spd含量下降较少.BB52叶片PAs中Put含量下降,Spd上升,(Spd+Spin)/Put值增加和Put/PAs...
“一元多生态位”群体是指由同一个物种(品种)构成,生态元具有不同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温度生态位或者水分生态位等.其特征为,群体培育具有目标性,种群组成具有一元性,冠层结构具有多层性,群体形成过程具有人工调控性,群体建立过程具有简单性,所形成的群体各生态元具有特定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分离.从产量构成来看。作物“一元多生态位”群体具有群体生产能力的高效性和单株生产能力的差异...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4408份中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12个同工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Est1,Est2,Est5和Est9).结果指出,被测的中国栽培稻含有52个同工酶等位基因,占亚洲栽培稻已鉴定出的54个等位基因的96.3%,其等位基因频率变幅为0.001~0.994,基因多样性指数(Ha)为0....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
以122份野生稻和75份栽培稻在44个RFLP位点的多态性为资料,采用逐步聚类法和分组随机法,按原始样本的50%、20%和10%,分别构建初级核心样本、次级核心样本和核心样本,用多态位点数(Np)、等位基因数(Na)、基因型数(Ng)及平均基因多样性(Hs)等参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初级核心样本的Np、Na和Ng分别达到原始样本的90%、90%和80%以上。次级核心样本的Np、Na、Ng...
本文根据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Rf,累积值,以及籽粒糊化温度级别,对亚洲栽培稻7个生态型的56个品种进行了WordMetho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个品种可分为2类8群:I类中以Aman,Tjere,Bulu生态型品种为Ⅱ类中以Boro,Gundil,Aus生态型品种为主.Aman,Bulu,Boro,Gundil因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布相对集中,基本上形成了以各生态型品种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