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灾害相关记录94条 . 查询时间(0.258 秒)
2022年4月21日,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实验室建设,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岳清瑞院士、欧进萍院士、李杰院士等专家以及管理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日下午,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ICGdR)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了2022年度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ICGdR主席、各委员会主席、理事、秘书处等来自日本、意大利、中国、法国、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韩国、印度尼西亚、捷克、英国等10个国家的共56名国际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ICGdR主席Prof. Fawu Wang主持。在本次ICGdR理事代表大会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
2021年9月16日,应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张艳副研究员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孙小龙研究员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为“含水层介质渗透性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的学术前沿报告。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附近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在史培军教授带领下,联合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组建了“5·22玛多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组”(以下简称“评估组”),于地震当日12时到达震中区开展实地调查和评估工作,并调用自...
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但由于缺少对地质灾害运动过程直接观测,在分析地质灾害动力特征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长周期信号,因其衰减慢且不受小尺度地形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反演滑坡的力-时间函数。而对于规模稍小的地质灾害仅产生高频信号(>1 Hz),这类信号衰减快、对小尺度地层变化敏感、成份复杂。常规格林函数计算方法不适用...
为研讨国内外环境与灾害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增强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的队伍建设,2019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环境与灾害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暨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力副校长...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何思明研究团队张振博士基于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的金沙江白格滑坡地震波形数据,基于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白格滑坡力-时间函数,明确了白格滑坡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评估了白格滑坡的规模、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加速度以及平均摩擦系数等关键动力学参数,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Landslides上。
地球是一个富含流体的行星。因为有了流体,所以整个地球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流体地球科学观是地球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学术思想,其实质是强调流体活动主宰固体运动。地球中的流体,特别是深部流体,不仅关系到地球的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富集分布,也涉及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因此,地球深部流体研究成为当今资源、环境和灾害的科学前沿,并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现实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新...
以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大量现场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从烈度等震线、发震构造调查与分析和地震地质灾害特征等多方面、多角度地调查,分析和研究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先通过断层活动性、地震震级与发震构造长度关系等地质分析得出可能的发震构造;再通过对烈度等震线、各种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极震区长轴和地震地质灾害优势分布走向得到可能的发震构造;最后综合分析地质和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结果。结果的一致性表明...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国外灾害行为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灾害认识、致灾因子灾害认识和灾害社会生成认识下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对于理解灾害社会影响、推动灾害研究发展和促进社会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回顾灾害行为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基础上,主要梳理国外民众层面灾害研究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面对我国灾害多、分布广、损失重的社会现实,研究灾害行为模式、特点及其社会心...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农户为基本调查对象,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整体房屋脆弱性较高,东部各区县脆弱性低于西南部凤县、太白县等山地地区;②不同地貌类型区的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海拔平原与低海拔台塬低于其他地貌区;③除东部平原...
“2018年以来,我们四川省全面启动自动化实时专业监测体系建设项目,运用无人机、InSAR、LiDAR、高分遥感,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等高科技手段,开展精细化调查、智能监测预警等工作。同时,加快构建‘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措施,实现成功避险96起。例如,在四川阿尔村阿尔寨滑坡避险中,成功的科学监测预警功不可没。”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勇,近日,在自然资源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联合...
新建成(都)—兰(州)铁路跨越龙门山地震带,与沿线54条泥石流沟交叉,有24条泥石流沟采用桥梁跨越,泥石流通过冲击、冲刷、淤埋等方式对铁路桥梁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何思明团队受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开展了室内大比例泥石流-桥墩相互作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取得新进展。
2018年5月12日上午,第五届强震地质灾害及后效应国际学术大会暨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以及来自中、英、日、德等13个国家(地区)的350多位中外顶级地灾专家参会并就如何提高强震区城镇抵御灾难性地质灾害的能力展开讨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灾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放,香...
本文在对西藏东南部各县的建筑类型、数量、易损性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建立了模式类向量,使用三维图像模式识别技术估计了各类型建筑在西藏东南部各县市的数量分布,建立了不同建筑物的结构易损性和人口易损性模型,并且估算了西藏东南部各县在遭遇一次设定地震时的损失分布和基于危险性的未来50年可能的损失分布情况.本文研究表明,若曲松-桑日发生7.5级地震,可能造成拉萨、山南两市较重的人员伤亡,其中曲松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