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质相关记录128条 . 查询时间(0.498 秒)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关于古蛋白质组学性别鉴定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的人类学领域期刊《人类学学报》。基于古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研究从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及不同保存情况的牙釉质样本中成功提取釉原蛋白,并进行了性别鉴定。该方法以其便捷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古代人类遗骸的性别鉴定。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团队与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国际期刊Engineering Micro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 New Bio-oxid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ron Deposits from Waterlogged Wood of Nanhai I shipwreck,Guangdong,China。山东...
从此间召开的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出土木质车轮及构件两组共40余件,该发现是国内迄今为止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实物资料。同时,遗址中出土的骨质冰鞋也为国内首次发现。
中外传统史学均讲究依据事实材料重建历史,同时看重形而上的历史思辨。西学东渐之后中国史家渐离传统,加之学习西学过程中部分学人对兰克的误读,只注意到兰克史学理论中被其中国传人不恰当表述的“实证”一面,忽略了兰克的历史哲学思考,致使研究出现忽略“虚证”的偏颇。本文致力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形而上的学术思想资源,同时发掘被严重忽略的兰克史学对史料的超越,提出历史研究须虚实结合,但在中国史学的研究现状下,...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2年10月11日发布2022年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进展情况和主要发现。目前出土了数量较多的有机质文物及标本,现场采取了一些应急保护措施,如对文物及标本进行保湿、避光、加固等处理。将出土的人骨、部分动物骨骼、木质标本进行加固提取,后期将开展进一步清理、保护和样本检测工作。
观斗山石雕群位于威信县高田乡新华村西北的观斗山。山上寺庙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整修,后屡建屡毁,民国23年(1934年)威信县邻近的川滇黔三省人民群众捐资重修,民国36年(1947年)完工,历时13年。建成九个大殿。各殿均以石材作梁柱、墙壁,占地6200平方米。1966年~1976年寺庙又遭毁,现仅存寺庙建筑遗址及石雕群像63尊等建筑石构件。其石刻雕工精细,刀法娴熟,造型别致、细腻、逼真,融三教为...
祥云东城门位于祥云县城东街,距老城中心约一公里,属洱海卫城的组成部分,祥云县城又称洱海卫城及云南县城,据清《云南县志》记载,该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其后屡毁屡建,最后一次修缮于清光绪年间。东城门为一拱券型门洞,其作为祥云古城的东大门,城门进深24米,高3.7米,下宽4.2米,内为夯土,表面用青砖支砌。现存墙垣残宽42米、高6米、厚约14米,城门洞为拱券形,均用条砖支砌,支砌方法科学...
达摩祖师洞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塔城乡河海洛村。藏名“达摩乃”,为藏传佛教帕竹葛举派寺院,由祖师洞、达摩寺及来远寺三部分组成。祖师洞依山势洞壁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依山势洞壁而建,有四层楼阁,计大小僧房40余间。洞中保存达摩面壁影像、足印、藏文碑、僧墓、壁画等宗教文物。1998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8月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大同发现一处北魏墓群,并在其中一座墓葬中首次发现北魏木质武士俑、镇墓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5月7日对外公布宝墩遗址最新田野考古发掘成果。在2020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宝墩时期的水稻田和作为建筑构件使用的碳化竹片,系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和有机质的房屋构件。
本书首先对遗址12个探方中采集的528块木材进行了材种鉴定。同时,通过基本密度、尺寸干缩率和湿胀率、顺纹抗压强度及表面接触角等指标分析饱水古木腐朽程度,并将饱水古木的降解程度分为4个等级。再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结晶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微观构造及红外测试等手段分析古木腐朽机理。
作为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明器并不是实用品的简单替代物,它还体现了生者对死亡的观念和对阴间的想象。虽然明器一词正式出现在战国时期,但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除了日常用具的复制品外,明器还包括人物、动物、车船、建筑、工具、武器和家具的微缩模型。明器作坊在殡葬市场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常规标准。然而,与普通器物相比,制作明器的材料价格低廉,通常是木头、竹子、泥土或一些劣质金属。铅、锡和...
本次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主办。项目咨询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明明教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材料计量实验室主任任玲玲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杨玲莉研究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国家文物局科技司钱坤副处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彭雪婷项目主管、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陈坤龙副院长以及项目参与单位的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北京科...
考古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木材成分大量流失、细胞壁结构被破坏,已经无法维持木材本来的强度来抵抗干燥时的内部应力,然而长期带水保存却要面对微生物的威胁。为了保持出土木质文物的原状,并抑制劣化的发生,需要对饱水木质文物进行保护处理。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难点在于干燥定型,在干燥的同时尽可能维持文物的形貌,不发生变形、开裂。根据是否对饱水木质文物内部的水分进行置换,可区分为直接干燥方法和置换干...
本次讲座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天津市政协常委和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哈全安教授主讲,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冀开运主持。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国壮参与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主要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同时进行实时直播,来自外交学院、西南大学等200余人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