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中国地震局相关记录300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基础设施构成威胁。基于多重散射波的新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凭借高应力敏感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能够敏锐捕捉地质灾害体内部变应力场时空变化过程,利用波速变化及微裂隙变化快速准确评估地震导致的滑坡等地质灾害体的损伤程度。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目前, 共造成74人遇难。泸定6.8级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该断裂带曾发生过一系列7级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包括几乎同一位置发生的1786年康定-泸定7.8级地震(图1a)。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地方频繁发生,有些地方很少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2022年8月2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断层带行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过程研究》(2018YFC1503400)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该项目于2018年获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负责人为吴建平研究员,共同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二监测中心和原地壳应力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启动震后科技应急处置预案,在第Ⅰ期科技支撑产品基础上,进一步产出地震辐射能量估计、同震形变场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估计、震源区速度结构等科技支撑产品。
把地下的地质结构搞清楚,既是重要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也是地球科学领域重大前沿问题。在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地震系统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中心、省地震局和企业等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全面开展地下结构和构造的探察工作,获取我国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地震活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场演化规律,探究中国大陆地震构造背景、孕震动力过程和发震成因机理...
大陆岩石圈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我们理解整个地球的演化过程十分有益。自中生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经受一系列地质构造活动,广泛发育板内火山和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的构造单元,成为研究岩石圈及软流圈变形特征的绝佳场所。前人提出多种地球动力学模型来解释板内火山成因,这些模型反映出不同的岩石圈和软流圈变形过程,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
我国西部大江上建设的梯级高坝大库,均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如何保障高坝地震安全是我国水电开发中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2022年来大坝抗震研究进展较快,但由于大坝坝址位于高山峡谷,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因此高坝坝址地震动输入机制的确定成为高坝抗震急需解决的首要前提和制约因素。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俞瑞芳研究团队,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厚群院士研究团队,围绕高坝坝址地震动输入机制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简称:《WJCI报告》)发布。《WJCI报告》已连续发布两年,我所主办的四种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连续入选...
国地震学会年会(2021 SSA Annual Meeting)于4月19日至4月23日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胡进军研究员、任叶飞研究员和冀昆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地震局负责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201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管理。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下发通知,我所所友韩林海同志被聘任为广西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核电厂厂址地震适应性评价是核电工程安全审评的重要内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厂大多位于坚实和稳定的沿海基岩场地,随着核电工程建设发展,沿海基岩场地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核电厂选址不可避免面临非基岩场地。随着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海外核电项目也面临此类问题。地震是影响核电工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探究非基岩场地上核工程结构的地震安全问题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非基岩场地对核岛结构地震安全性影响...
近断层区域是地震防御的重点区域。中外历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害经验反复表明:工程结构地震破坏和重大人员伤亡往往位于近断层区域,这是与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及其破坏作用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和地震行业专项等资助下,针对近断层强地震动特性及其破坏作用,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并被大量引用。多项重要成果已用于核电站、...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统一部署下,凌晨3时,工力所林均岐研究员、林旭川研究员开始赶赴地震现场。12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科考启动,黄勇研究员、张昊宇副研究员、汪云龙副研究员联合青海地震局人员组成现场科考组。马强研究员等负责分析观测数据与仪器烈度等图件产出,王宏伟副研究员等开展强地面运动场的模拟。
近日,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协联合制定的《“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地震局首次与中国科协共同谋划防震减灾科普领域的顶层设计,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