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非晶、微晶金属材料 低维金属材料 特种功能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1.375 秒)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现任所长左良教授。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何俊峰课题组、乔振华课题组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Stephen D. Wilson课题组合作,在新型笼目晶格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具有实空间分辨能力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首次实现对笼目晶格表面态电子结构的探测;实验排除了材料中其它非笼目晶格原子的影响,进而观测到笼目晶格本征的特征电子结构,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12月21日发表在国际...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长征教授实验课题组和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吴恒安教授理论计算课题组合作,合成了超小尺寸的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电催化剂,基于该催化剂组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30000次循环耐久性测试后仍然能维持81.5%的放电功率,实现燃料电池的高功率放电和长久循环稳定性,并揭示了电池内三相界面的传质机理。相关成果于8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
徐集贤博士长期从事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特别是在新一代太阳能单结和叠层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例如,提出了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多孔绝缘接触)器件新结构方案,突破了长期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实现了p-i-n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稳态认证效率世界纪录(Science,2023);实现了钙钛矿大面积单结电池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被世界纪...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研究团队,与上海光源研究员司锐合作,通过构筑负载在金属有机框架MIL-101上的Pt单原子催化剂,揭示出其在CO2加氢反应中的金属-配体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反应路径提高CO2加氢制甲醇的选择性。该成果以Optimizing Reaction Path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团队发展了一种浸染自组装的方法,以传统的商业尼龙网纱(聚酰胺)为基底,成功研制了超大面积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研究论文以“Mass-Production of Nanowire-Nylon Flexible Transparent Smart Windows for PM2.5 Capture”为题,发表于Cell出版社新刊iScience上(iScience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和梁海伟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过渡金属盐催化有机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径,实现了在分子层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掺杂碳纳米材料。该研究成果以“Transition metal-assisted carbonization of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toward functional carbon materials”为题,发表在7月27日出版的...
应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于7月20日在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作了题为“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组装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唐瑜教授主持。俞书宏教授在纳米晶的形态和尺寸精确调控、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以及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的制备等方面...
应我校航空宇航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存法教授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志军副教授于2018年1月24日访问我校,并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多胞金属的动态压溃和耐撞性设计”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一系列可描述多胞材料动态压溃的细观有限元模型和一维冲击波模型,以及局部应变场计算方法,并揭示了多胞金属率敏感性机理和能量吸收机理。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对我校相关科研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同时,郑志...
近年来,电解水制氢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寻找廉价高效的非铂电催化剂成为时下研究热点。作为当下“明星材料”的石墨烯具有导电性好、耐腐蚀等优点,科研人员致力于将其开发为高活性酸性析氢电催化剂,然而很多碳基催化剂的活性与贵金属相比有很大差距,如何将石墨烯碳基材料开发成高活性电催化剂是热点课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系教授陈乾旺课题组,以贵金属铱掺杂的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校内外同行合作,揭示了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锯齿型纳米条带边缘重构的普适性原子尺度机理;进一步,基于所发现的边缘重构模式的可调性,与实验结合首次实现了二硒化钼纳米条带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长,并揭示了其微观机理。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 17, 1097 (2017)]和《自然-通讯》[Natu...
氢气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理想能量载体,可通过电解水快速大量制备。使用电化学催化剂可以降低电解水产氢反应的过电势,从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多采用以铂为代表的贵金属材料,价格昂贵且资源匮乏。利用非贵金属材料制备低成本、高效能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是能源、催化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目前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大多需要在强酸或者强碱性电解液中使用,这可能...
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广泛应用于能量转换和储存领域。该材料的存在形式通常是一种单分散的微晶或者纳米晶,以微孔的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颗粒为结构单元构筑复杂组装体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其衍生的材料多数缺乏形貌和孔结构的有效控制。
“Less is more”是著名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的一句话,这种“少即多”的设计理念是提倡形式简单而反对过度浮华,认为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这个设计理念能否在材料科学领域有借鉴价值?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完成的一项工作充分说明了“少即多”设计在电催化析氢材料设计方面的优越性。此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邹崇文副研究员和樊乐乐博士等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倒空间成像技术,在研究二氧化钒超薄膜的外延生长和界面应力调控相变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no Letter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