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相关记录110条 . 查询时间(0.055 秒)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电磁分离技术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关键技术,首次分离出丰度大于99%、纯度大于99.5%的镱176同位素,其中镱174丰度小于0.5%。
2023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CVD)结合液相掺杂工艺制备出了高浓度掺镱石英光纤,并利用该光纤搭建了超短腔光纤激光器,分别实现了1微米波段的单频、高重频锁模激光输出。相关成果以“High ytterbium concentration Yb/Al/P/Ce co-doped silica fiber for 1...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Metrologia上。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计量学期刊《Metrologia》上。
精密测量院吕宝龙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马龙生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高精度镱原子光钟,该光钟的频率稳定度达到E-18量级。相关成果2022年10月18日发表在计量学期刊《Metrologia》上。研究团队突破了镱原子光钟的多项关键技术,在黑体辐射频移的精准控制、直流Stark频移与原子碰撞频移的抑制、钟激光频率稳定度的改善等方面采取了系列创新措施,实现了光钟稳定度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采用了量子化轴...
模式不稳定效应和非线性效应已经成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中限制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障碍。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结合溶液掺杂技术制备25/400μm的M型掺镱双包层光纤,纤芯和中间凹陷区域的数值孔径分别为0.054和0.025。基于该光纤搭建976nm双向泵浦全光纤结构放大器。在泵浦光功率为3283W时,获得2285W中心波长为1080nm的激光输出,3dB线宽为3.01nm,测量的光束...
为加强学术交流,2021年7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激光钕玻璃和掺镱高功率激光光纤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院内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在基于材料性能预测掺镱磷酸盐光纤的激光性能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为了改善掺镱磷酸盐光纤的激光性能,基于47根掺镱改性磷酸盐光纤的基本性能参数和激光性能实验数据,分别对光纤阈值附近的激光波长,激光阈值和斜率效率建立了激光性能预测模型。该研究为特殊波段的激光输出,激光材料的制备以及光纤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基于XPS的掺镱磷锗酸盐玻璃结构-性能建模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为了解决Yb3+掺杂磷酸盐玻璃的“热壅塞效应”,通过O-1s XPS反演获得的结构单元,建立拥有高拟合度,解析Yb3+在锗磷酸的场强和近邻对称性变化的玻璃结构-性能模型,探究该体系玻璃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建立“玻璃基因组”提供可靠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
徐镱菲,1972年生,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高级理财规划师,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CFP持证人及培训讲师,拥有13年丰富的金融企业从业经历。公开发表论文13篇,参与和主持各级课题7项,参编和主编教材3部。主讲《商业银行经营学》、《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客户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作为指导教师指...
以光纤光栅对为激光腔、双包层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976 nm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研制全光纤化的1 150 nm波段长波光纤激光振荡器.在室温下实现了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2.7 W的1 150 nm波段单模光纤激光输出,激光振荡器的光光转换效率为42.33%.最大功率输出时,激光中心波长为1 150.48 nm,光谱的3 dB线宽为0.45 nm,边模抑制比达38 dB.该研究对研制1 150 n...
植物物候是植被-气候相互关系变化的重要指示表征之一。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显著,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高寒植物的物候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着区域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镱锂研究团队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变化(1982-2012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直以来,分子谱系地理学或历史生物地理学主要依据基因数据推测物种的演化历史,缺乏从空间尺度上探讨物种的历史迁移动态。目前,通过气候数据和基因数据的结合以及生态位模型和最小成本路径等方法的运用,能够在空间上展示晚更新世以来的物种分布面积变化动态及其可能的迁移路线。在青藏高原地区,分子谱系地理研究认为“一些植物在第四纪时期发生了从高原东部边缘向高原内部的迁移扩散”,基于气候数据的物种分布模拟是否也支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