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河流泥沙工程学 >>> 水沙动力学 河工学 河流泥沙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河流泥沙工程学相关记录442条 . 查询时间(2.679 秒)
试验研究了圆中环沉沙排沙过滤池中过滤槽料层针对村镇供水原水粗滤标准设计之后的泥沙过滤性能与过滤周期结束时滤层反冲洗效果。对滤料层优化设计、铺设、试验后发现,当流速为19m/h,进水浊度为50NTU时,滤出水浊度接近0;进水浊度为300NTU时,出水浊度为3NTU;进水浊度为500NTU以下时,出水浊度为5NTU以下,满足村镇供水的源水粗滤标准[7]。过滤槽过流流速在18175m/h,进水浊度为40...
根据工程现状河道,对广州地铁邓村车辆段河道改移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为了避免车辆段上游端出现悬河及渠道两侧高边坡问题,在排洪渠内布设四级陡坡段,陡坡段采用阶梯消能,下游设置短消力池,工程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该车辆段的河道改移问题。该方案可作为类似工程设计的参考。
为了分析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共设计8组配合比48个试件,进行了单轴抗压试验,得到了塑性混凝土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将其与常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并从应变、应力、曲线切线斜率、裂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了塑性混凝土全过程的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发现,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ε-lnσ关系符合6次多项式规律,曲线下降段ε-σ可以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较好地模拟,据此,给出了建议...
色斯满沟为大渡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由于该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因此其沟口处水电站工程的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研究探明:色斯满沟主要出露燕山期花岗岩,风化程度低,但末次冰碛物发育,沟口堆积扇主体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全新世以来,因水源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低频泥石流为主;在极端降雨、地震及沟道等多因素耦合条...
针对淮河江苏入洪泽湖段航道局部水深不足的问题,拟采用整治工程提升航道等级。在简要介绍了该河段自然条件及河床演变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及泥沙回淤经验公式对航道整治前后的流场变化和泥沙回淤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实施后,河道水动力场变化较小,主河段过流能力略有增强,航道泥沙回淤量不大。
通过对磨刀门开发治理历史过程的回顾,结合磨刀门河口动力地貌、河口结构与功能及综合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主要认识,对磨刀门河口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展望磨刀门河口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 河口界面理论研究;②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口响应定量研究;③ 新形势下磨刀门口外滩槽演变规律及整治方略研究;④ 口外波浪观测及分析研究。
近年来淮河流域入海河口滩涂资源开发规模逐渐扩大,虽对沿海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无序的开发可能会对河道行洪排涝、挡潮蓄淡、河口周边生态环境等造成影响。为合理开发滩涂资源,选取了淮河流域9个重要入海河道的河口,对其现状滩涂资源量等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滩涂演变趋势、水利区划、开发利用现状等的基础上,就河口滩涂开发中存在的管理部门协调不够、管理界限不明确等问题,提出河口开发治理中应分区控制...
治理澄通河段不仅是稳定长江口南支进口段河势的基础,也是实现深水航道上延和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分析长江澄通河段综合整治规划背景及其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福姜沙汊道段、如皋沙群汊道段、通州沙汊道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治理目标与规划总体方案,并分析了总体方案以及已实施规划方案的治理效果与相关影响。可为该河段后续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理论等5种代表性的河相关系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5种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河相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太湖流域片河口海岸线绵长曲折,滩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增长,滩涂无序围垦开发、管理混乱的现象日趋严重。在对流域片滩涂开发治理与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滩涂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应科学划分滩涂水利区划,加强河口海岸地区滩涂综合治理和管理,加强滩涂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管理的部门协调机制等建议。
考虑到泥沙颗粒暴露度以及颗粒形状对泥沙起动流速的影响,通过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得到了非均匀沙起动概率公式,从而建立了起动流速与起动概率之间的明确关系。与实测起动流速对比表明,该公式能正确反映非均匀沙的运动规律。
2013年9月2至5日,第十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TERRSA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高校、科研机构、流域机构和台湾地区参会代表70余人。
张宗孝,男,陕西省岐山县,1964年6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1、工程水力学2、工程泥沙.
王新宏,男,宁夏中卫,1966年2月,副教授,水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1、河流泥沙运动数值模拟2、工程泥沙.
陈兴伟,教授,博导/香港科技大学博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水利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在“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主持的成果获福建省科技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水沙污染物过程及其模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