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舞蹈 >>> 中国民族民间舞 >>>
搜索结果: 46-58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国民族民间舞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2.227 秒)
大型蒙古族舞蹈诗《一代天骄》共分“天上草原”、“苍狼大地”、“祭礼长生天”、“蒙古部落”、“马背旋风”、“金色大帐”、“无畏苍茫”、“草原人家”八个场次。作品以蒙古高原为背景,再现古老的苍狼大地,赞美辽阔的天上草原,展现魅力无穷的草原艺术,颂扬马背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优美的舞姿配合长调、呼麦、好来宝、赞词等蒙古族民歌元素,与恢弘瑰丽的交响乐和谐交融,制造出时而风和日丽,时而电闪雷鸣般的感受,将...
杨丽萍一直代表着中国舞蹈的最高水平。18日晚8点,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担任总导演并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贵阳大剧院上演,千余名观众听到了来自云南的最美妙、最纯粹、最神奇的响声。演出过程中不停地爆发出掌声,演出大获成功。
2009年6月12日至14日,全国传统舞蹈大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颍上县文化局选送的颍上花鼓灯节目《大鼓橛子小腊花》参加演出,并获得全国传统舞蹈展演金奖。
由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金秋博士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系列丛书《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于近日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步区域性民族舞蹈研究专著。
睢宁落子舞是苏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经世代有序传承,先由“汤家落子”发展为“下邳落子”,后又形成今日“睢宁落子舞”。   传统落子舞是由一英俊少年手持花伞领舞,两名白衣少男打连厢或舞动霸王鞭;两名红衣少女打竹板和耍红散巾。少男粗犷勇猛、机智强悍;少女妩媚多姿、娇柔轻盈。
由内蒙古广电局、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二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于4月23日至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北京等地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几百名舞者,参加了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为喜爱蒙古族舞蹈的人们倾情奉献了一道精美的艺术盛宴,使更多观众感受到蒙古族舞蹈多元化一、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
二月下旬的北京,正是冰雪严寒的季节,三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就到达了阳光明媚的海南岛。中国文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美丽的城市海口迎来了它的开幕式。 舞蹈界的艺术家们也颇受大会的关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曾率团来内地演过《布兰之歌》的台湾新古典艺术团艺术总监刘凤学博士,新古典艺术基金会的董事长陈...
2008年12月29日,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凤台县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中国舞协研究部主任林力平,安徽省文联副主席芮淑敏,省民政厅、凤台县相关领导及来自全省的花鼓灯艺术家参加了成立大会。
2008年10月5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的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青年舞蹈节颁奖晚会上,我校学生艺术团以表现湘中梅山文化的民族舞蹈《莫徭.猎》获得特别奖。本届舞蹈比赛由中国文联舞蹈协会、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
新华社呼和浩特2007年9月13日电(记者李泽兵)《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系列教材首发式日前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行,这是第一部蒙古族舞蹈系统的影像教材。这使蒙古舞教学步入规范、系统和科学的轨道。 《蒙古族舞蹈精品课教程》由《蒙古舞教学曲集》、CD、DVD教学光盘等组成,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师生经历5年精心整理、录制、编纂完成的。 教程主编斯琴塔日哈介绍,这套...
近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暨总目》(以下简称《现状调查》)项目全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甘肃部分课题组”参加了会议。 《现状调查》项目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持,并联合全国各省、区、直辖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所共同承担。这个项目属于国家财政支持项目、国家艺术学科规划文化部重点项目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延川大秧歌又称二人场子、四人场子、八八场子、十六场子、三十二人场子等场子秧歌。延川大秧歌一般都有伞头,伞头起领唱和领舞的作用,而跟着伞头走的其他演员,主要是尽情地扭,谁扭的动作幅度大,体态灵活,谁就能博得满堂喝彩。秧歌队伍里,有跑旱般、跑毛驴、跑竹马、蛮婆蛮汉等。尤其是蛮婆蛮汉的表演,重在一个“蛮”字,要蛮得滑稽,蛮得变态,蛮得可亲,普得可爱,他们诙谐凤趣,维妙维肖,把秧歌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
经过江西省泰和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保护性发掘、整理和辛勤制作,失传多年的泰和民间舞蹈“虾蚣灯”终于重新搬上了舞台,并于近日向观众展现了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 “虾蚣灯”出自泰和县螺溪镇舍汲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地百姓用“虾蚣灯”来表达他们对丰衣足食的美好向往。每逢春节或元宵节,“虾蚣灯”便在乡村耍舞不停,但在“文革”期间被禁演。直到1980年,泰和县的文艺工作者几经周折,十多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