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非线性光学 光谱学 量子光学 信息光学 导波发光 发光学 红外物理 激光物理 应用光学 光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相关记录1671条 . 查询时间(0.328 秒)
近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梅青松教授课题组以暨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题为“Hydrophobicity Regulation of Energy Acceptors Confined in Mesoporous Silica Enabled Reversible Activation of Optogeneti...
2023年2月28日,西安光机所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郭海涛研究员团队在中红外空芯反谐振光纤(HC-ARF)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基于自研的硫系玻璃材料研制出一款“七孔接触式”HC-ARF,理论成功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光纤在中红外波段存在多个低损耗传输通带,兼具优异的高阶模抑制特性,并且存在进一步降低光纤损耗至0.01 dB/m的空间(比目前实芯阶跃型硫系光纤损耗低1个数量级以上)。相关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联合云南天文台成功研制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大视场自适应光学技术从原理方法创新到实际仪器应用的跨越。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建成国内首个锕系元素化合物低温光谱研究实验平台,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平台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兼具样品制备、精确光谱测定与计算、结构和性能研究的锕系化合物与材料研究设施,提升了我国锕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为锕系化合物的后续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2月23日,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建成国内首个锕系元素化合物低温光谱研究实验平台,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平台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兼具样品制备、精确光谱测定与计算、结构和性能研究的锕系化合物与材料研究设施,提升了我国锕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为锕系化合物的后续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2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团队在激光外差光谱应用于风场探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氧气矫正的高分辨率激光外差辐射计(LHR)用于平流层和对流层风场探测的研究》为题发表于美国光学学会(OSA)学术期刊Optics Express。
2023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孙晓兵团队为满足单角度多波段偏振气溶胶探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波段强度和偏振信息联合利用的最优化反演算法,相关成果发表在Remote Sensing上。
固体紫外激光器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科学领域。非线性光学材料能够对激光器输出的特定波长的激光进行激光频率的转换和拓展,颇具应用价值。例如,利用非线性光学材料进行的Nd:YAG激光辐射的四次谐波产生是输出266 nm紫外激光的有效方式。合成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需要满足苛刻的性能要求,因而在材料设计中存在挑战。既往研究提出了氟导向材料设计策略,以在硼酸盐体系中探索具有优异性能的双折射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向硼酸盐...
2023年2月14日日,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声光偏转器(AOD)调谐技术和光参量振荡技术(OPO)实现了8.0-8.7μm长波激光的可调谐超快波长切换,波长切换时间优于100μs,波长个数≥70个,单个波长谱宽≤30nm。该激光器能够在长波波段快速扫频且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将为我国复杂环境中的毒性气体遥测、光电对抗等提供优质的激...
抗激光加固已经成为高速飞行器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目前常见的抗激光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反射涂层、高导热材料、烧蚀材料和拖延传热技术。虽然现有的抗激光加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激光破坏时间,但是由于工艺复杂、功能单一、结构效率低、力学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与杜骏副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段的热延迟发光。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2022年10月至12月在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原位实验室开展海试任务,最大潜深1384米,总工作时长超过40天,均工作正常、获得了有效数据,表明该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具有优良的长期连续在深海海...
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
2023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李佳、臧奕课题组、韩海浩课题组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贺晓鹏课题组、英国巴斯大学Tony D. James课题组、牛津大学Adam C. Sedgwick课题组以及韩国高丽大学Jong Seung Kim课题组,撰写了以“The Design of ...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作为激光频率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全固态激光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商用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包括类金刚石结构的AgGaS2(AGS), AgGaSe2和ZnGeP2等化合物。然而,由于各自本征的性能缺陷,这些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红外激光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性能优异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为了获得大的倍频效应,有利于朝向一致排列的四面体是最常用的结构基元。相比于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