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485条 . 查询时间(3.866 秒)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最新版本CENDL-3.2正式发布。相较前一版本,新版CENDL-3.2核素数量由240种增加至272种,并且数据质量、数据种类均有大幅度提升。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王丰通过层层筛选,正式加入国际聚变能组织(ITER)项目核心物理模拟研究团队,参与承担该项目的集成模拟平台关键建设任务,这是首位中国科学家加入该团队。
过去40年,证实中子星内部存在夸克核一直是中子星物理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芬兰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已经找到有力证据,证明迄今最大中子星内核存在奇异的夸克物质。研究人员解释说,我们周围所有普通物质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致密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及围绕在其周围的电子组成。但在中子星内部,原子会坍塌成密度极高的核物质,其中中子和质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因此整个中子星可视为一个巨大的...
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5月27日报道,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李聪博副研究员,郑云、吴晓光研究员,张焕乔院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莱尼亚罗利国家实验室、深圳大学、苏州大学有关科研人员合作,在意大利莱尼亚罗利国家实验室,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对212Rn(氡212)的能级结构进行研究,并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磁约束聚变模拟研究中心年轻科研人员、物理学院博士生张桦森在中心主任林志宏教授的指导下,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实验中,聚变反应和辅助加热产生的快粒子可以激发多种阿尔芬本征模。相关的非线性波-粒子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改变快粒子输运过程,从而影响等离子体运行。阿尔芬本征模引起的快粒子输运增强往往伴随着周期为亚毫秒量级的快速扫频现象。张桦森等人的工作从第一性原...
日前,物理学院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团队依靠系统可靠的实验观测和分析,发现了丰中子核16C中的线性链状分子结构,在不稳定核奇特结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不稳定原子核占有核素版图的绝大部分区域,近20多年来在实验室中逐步产生出来,表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也带来新的应用前景。其中,丰中子原子核的特别奇异的线性链状分子结构已有多年理论预...
近日,来自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Gamow壳模型研究了31F的晕结构。根据模型计算的原子核性质,研究人员推测31F是一个双中子晕核。该成果以快速通讯(Rapid Communications)的形式发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C上。β稳定线附近的原子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质子或中子的增加,原子核将逐渐远离β稳定线,接近质子或中子滴线,原子核逐渐变得弱束缚或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泽波、张一飞课题组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等单位合作,在RHIC-STAR国际合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RHIC能区观测到粲重子Λc相对粲介子D0产额的增强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重味夸克在极端高温高密的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中有不同于冷核物质中的强子化机制,对深入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
2020年4月29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研发厂房调束大厅内,显示器上内靶束流值显示为315.8纳安,意味着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实现重要里程碑节点,完成内靶束流调试。
近日,李政道研究所学者吴建达研究团队与德国的Bella Lake教授领导的中子散射实验团队合作在物理学顶尖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以 “Dispersions of many-body Bethe strings”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0-0835-7】此项研究通过对准一维反铁磁材料SrCo2V2O8在强...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亟需大量的传感器和微电子设备来支持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同时,对于移动设备供电系统中的电池与能量收集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自2012年问世以来,凭借其通用性、低成本和高效率,逐渐成为能量收集领域的主流技术。TENG的核心要素是摩擦纳米材料,但是,现有的摩擦纳米材料的界面传输电荷能力不足,极大地限制...
近日,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北理工出版社策划并申报的《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丛书(第三辑)》《航天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丛书(第一辑)》《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出版工程(第一辑)》等5个项目悉数入选,入选数量及所获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余刚团队在反物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完成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该测量结果更新了近50年前测量的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显示了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比早期测量结果约大三倍;超氚核与反超氚核的质量差在世界上首次以10-4质量精度验证了CPT(电荷共轭变换-宇称反射-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奇异物质原子核上的成立,这也是迄今为...
近日,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物理研究团队首次完成了超氚核与反超氚核质量和结合能的精确测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实验结果显示超氚核Λ(Lambda)分离能比早期测量结果约大三倍, 更新了近50年前测量的超氚核的Lambda分离能的结果;超氚核与反超氚核的相对质量在万分之一的精度上无差别,验证了CPT(电荷共轭变换—宇称反射—时间反演)对称性在奇异物质原子核上的成立,...
近日,基于RIBLL测量的27P、27S原子核新质量对X-射线暴影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内容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这项研究工作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香港大学科研人员共同主导,联合国内外23家科研单位合作完成。I型X-射线暴是银河系最常见的热核爆炸事件。作为驱动X-射线暴发生的关键核合成过程之一,快质子俘获过程(rp-过程)近半个世纪来一直是核天体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