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机化学相关记录931条 . 查询时间(2.216 秒)
2023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课题组与查瑞涛课题组,联合天津大学雷圣宾课题组,通过设计含有不对称侧链的双亲性单体,构筑了具有异环境孔道结构的COF材料(checkered-COF)。独特的异环境孔结构使这一材料在亲水-疏水抗生素联合使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wit...
过渡金属催化的炔丙基取代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合成一系列含有重要官能团的产物。由于活性炔丙基金属中间体的多种反应性,以可控的方式,从相同的原料获得不同产物的区域发散性炔丙基取代反应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另外,现阶段发展的炔丙基取代反应主要局限于两组分反应,亲核试剂需要预先制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合成效率。因此,利用多组分反应实现区域发散性的炔丙基取代反应,尤其是构建含有重要官能团的α季碳中...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水直接加氢乙炔制乙烯(WAHE)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碳化钼负载金(Au/α-MoC)催化剂实现了直接用水(H2O)作为氢源的乙炔加氢制乙烯新反应过程。相比于传统氢气(H2)加氢途径,该过程直接利用廉价的H2O在更低的反应温度(80°C)下进行加氢反应,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
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是一类主要在豆科植物中合成的多酚类物质。异黄酮不仅利于豆科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根瘤形成等,而且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比如预防和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大豆是工业化生产异黄酮的重要来源,主要含有12种异黄酮物质及其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游离型苷元(aglycone)和结合型糖苷(glycoside)两大类,其中结合型糖苷占异黄酮总量...
2023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Howard Chou团队在Metabolic 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nd spatial remodeling of CYPs to control product profile的研究成果。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组合优化策略,在酿酒酵母中成功构建了细胞色素P4...
乙炔(C2H2)和一氧化碳(CO)是制备各种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化合物。电石(碳化钙,CaC2)法煤制乙炔工艺提供了将包括煤炭在内的各种固体碳(C)直接转化为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乙炔化工的龙头工艺。然而,电石合成温度高(2000℃~2300℃)、废气废渣排放大,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和高碳排放、高污染的大化工过程,限制了电石工业和下游乙炔化工的发展。设计和开发绿色的煤制乙炔新工艺对推动乙炔化工的可持续发...
尝试用你的右手去握同伴的左手,结果怎样,是不是怎么着都感觉不对?你的右手掌与他/她的左手掌不能舒适地握合,这是因为手是具有非重叠镜像的手性物体。而“手性”一词正源自于此。所有的物体均有一个镜像,但只有当物体与其镜像不重叠时才被称为手性。
稻田是我国常见的农田类型,通常比相邻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设计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其中,甲苯作为典型的芳香性VOCs污染物,结构稳定、来源广泛。热催化氧化技术作为消除工业源甲苯污染的有效途径,可在一定温度(约200~400℃)下将甲苯完全氧化降解。然而,不同行业排放的甲苯废气温度差异较大,且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下遵循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在宽温度范围内实现甲苯的高效降解,是催化...
湖泊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节点,湖泊中有机碳的转化速度比土壤和海洋中的转化速度高1-2个数量级。湖水中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解性有机质(DOM),其蕴含的有机碳(DOC)约占水体总有机碳的70%,因此湖泊碳循环与DOM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受DOM的组成特征控制。
2023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研究员李芊团队联合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教授Richard B. Rivkin以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林森杰,揭示了大湾区近海硅藻水华及其氧脂类代谢物在磷循环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副研究员吴正超为第一作者,李芊为通讯作者。
维生素B6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包括六种形式,以磷酸吡哆醛PLP为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和糖代谢、血红素和神经递质合成等过程。吡哆醇PN为主要的商品形式。部分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从头合成维生素B6,动物及人类依赖外界获取来补充维生素B6。目前,维生素B6主要依赖化学法合成。化学合成过程中需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和有毒溶剂苯等,且副产物处理难度较大,面临不可持续、安全隐患、污染环境等问题。生物制造具有...
2023年9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王旺银副研究员等在提高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CO2)与生物碳浓缩耦合机制,强化了环境到细胞的CO2传质,微藻光合作用固碳效率由5.1%提高至9.8%。
了解中纬度西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对于理解亚洲气候动态至关重要。目前,西风区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全新世以来,且全新世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西风区长尺度记录较为缺乏,也导致了冰期-间冰期到千年尺度上西风与季风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
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具有高度复杂的化学结构。目前,糖的结构解析依赖于传统的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法等结构表征手段。虽然这些方法相对成熟,但存在检测步骤复杂、无法实时动态检测等局限性,无法满足糖基础和应用科研需求。与另一类生物大分子核酸已实现高通量测序相比,糖的结构解析技术滞后。生物纳米孔作为高度敏感的传感器,应用于核酸分子以及多肽测序,而在糖测序方向是否可行尚未被证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