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 有机固体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光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有机化学相关记录931条 . 查询时间(3.586 秒)
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如何提取土壤活性与稳定性碳组分用以定量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土壤固碳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提取土壤有机碳活性及稳定性组分的方法多样,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导致结果难以比较,同时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亟需一种高效、可信度高且应用广泛的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热分解技术的优缺点, 包括热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测定技术、热重分析技术、差示扫描...
湖泊等内陆水体占全球两极冰盖以外陆地面积3.7%,每年承接、输移的碳通量可高达5.1 PgC yr-1,占地表年净固碳通量约70%。溶解性有机物(DOM)是湖泊天然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态和活跃成分,DOM经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能释放大量小分子有机酸及碳氮磷等生源物质,支撑异养型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同时也影响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北半球中高纬度湖泊及高山高原湖泊冬半年通常经历较长时间的冰层覆盖期,极圈以内湖泊每...
湖泊等内陆水体占全球两极冰盖以外陆地面积约3.7%,每年承接、输移的碳通量约5.1 PgC yr-1,占地表年净固碳通量约70%。溶解性有机物(DOM)是湖泊天然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态和活跃成分,DOM经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能释放大量小分子有机酸与碳氮磷等生源物质,支撑异养型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同时也影响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北半球中高纬度湖泊及高山高原湖泊冬半年通常经历较长时间的冰层覆盖期,极圈以内湖泊每年...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发展手性分子的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对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新药研究等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叔醇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分子中,其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构建是化学合成领域的重要挑战性研究前沿。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施世良研究员团队首次实现了普适的动态动力学不对称酮加成反应,发展了从易得的消旋酮原料直接转化为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复杂叔醇的新方法...
二氧化碳的高效生物转化对构建“碳中性”的新型物质合成路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科技前沿和挑战之一。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学惰性分子,其转化利用需要能量的注入。而生物催化系统虽然具有高选择性,但往往反应条件温和、能量利用方式有限,导致其转化二氧化碳的速率和效率仍难以匹及化学系统。此前许多研究通过化学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甲酸、...
近10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创造完全人工合成基因组的细菌”和“构建合成单染色酵母”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展示了基因组工程技术的巨大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已报道的基因组拆分技术繁琐复杂、效率低,且需要依赖外源辅助系统。因此,建立一种简洁、高效、不依赖外援辅助系统的无痕基因组拆分技术,成为探索研究生命合成奥秘亟需解决的问题。
预处理是实现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生物炼制过程的基础,决定炼制的方向和效率。有机溶剂预处理由于高效的组分拆解性能、拆解纤维素组分高保留酶解以及回收木质素组分高纯度易于转化的优势,成为预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酸性有机预处理体系多依靠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或)酸浓度,才能在一步反应中实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分的完全脱除。同时,预处理体系对松木等软木原料的适应性有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催化研究组(DNL0601)石松副研究员与美国特拉华大学Dion Vlachos教授等合作,在糠醛等生物质催化选择性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异戊二烯(又称2-甲基-1,3-丁二烯, Isoprene)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排放量占植物碳氢化合物总排放量的一半,且其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贡献与甲烷的碳当量相似。但是,对异戊二烯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仍缺乏全面认识,这影响了全球碳循环通量模型评估及对异戊二烯相关碳源的环境归趋认知。
2022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以视频会议的方式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预处理是实现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生物炼制过程的基础,决定了炼制的方向和效率。有机溶剂预处理由于高效的组分拆解性能、拆解纤维素组分高保留酶解以及回收木质素组分高纯度易于转化的优势,成为预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酸性有机预处理体系大多依靠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或)酸浓度,才能在一步反应中实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分的完全脱除。同时,预处理体系对松木等软木原料的适应性有限。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王爱琴研究员、林坚研究员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报道了氮掺杂碳载体稳定的Ru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实现临氢条件下丙烷高效脱氢制丙烯,可媲美商业化PtSn/Al2O3催化剂。研究发现,Ru单原子中心内壳层和外壳层氮物种对催化剂的高稳定性...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形成此类矿床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地球化学因素共同控制着风化过程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但具体的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仍未明晰。为了探究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以及了解微生物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潜在贡献,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广...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2T6组)戴文研究员团队在多相催化不饱和碳氢资源的高值转化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自动串联催化(Auto-tandem catalysis,ATC)策略,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高选择性的多相催化体系,应用在C-C多键断裂及功能化反应中,实现了一系列单/多取代脂肪族及芳香族烯烃、炔烃化合物中C-C键的连续...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天然产物,如花青素、大豆异黄酮、水飞蓟宾等,在功能性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黄酮资源依赖于植物中获得,受制于植物种植周期长、组分多含量低、分离纯化工艺复杂等诸多弊端,产能小、成本高,严重限制了黄酮类产品的应用开发和市场拓展。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设计构建黄酮细胞工厂,推动植物黄酮的微生物高效生产成为一种重要解决方案。由于物种差异,植物黄酮合成途径在微生物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