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光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化学相关记录122条 . 查询时间(2.99 秒)
近年来,温室效应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进而起了极地冰川融化、恶劣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研发新材料及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碳氢燃料。然而,光催化反应中如何有效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以及深入认识光还原二氧化碳机理仍然是个挑战。
螺旋自组装体系的构建一直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的朱为宏课题组在光可控螺旋自组装纳米结构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化学会志》(JACS)以期刊封面的形式报道了该工作,并被JACS 进行亮点报道。
2015年6月2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科学家张镇博士做客青年学者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中心214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献上了以“电子探针方法研究氧化物表面化学及光化学”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中,张镇博士简要介绍了电子激发脱附机理及实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重点介绍了电子激发脱附方法在氧化物表面化学及光化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他认为,二氧化钛在催化及光催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是目前研究最...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张礼知教授课题组在可见光固氮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2015, 137, 6393–6399上。
光化学反应导致DNA损伤,引发疾病和衰老。DNA光化学反应是分子生物学与物理化学交叉的基础前沿研究课题。在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致力于发展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方法,在分子和量子态层次上深入研究DNA光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和机理,取得系列进展。
日前,苏州大学教授康振辉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纳米复合物,成为该领域中一个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在过去的40年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光分解水的光催化剂,然而这些催化剂的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效率较低、稳定性也较差,阻碍了光分解水制氢的实际应用进程。
应“理化青年论坛”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化所分会”和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Junwang Tang教授于20414年10月29日来理化技术研究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and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development i...
光生物、光化学应用研究论坛暨第三届生态健康照明论坛将于2014年10月召开,涵盖光生物、光化学应用研究的诸多方面,突出体现光生物、光化学学科前沿性及学科深层次交叉的特点,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科技工作人员等提供良好的交流、学习和合作的机会,确立今后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对促进该领域研究及应用的深入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黏土表面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光化学降解性能。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应用催化B辑:环境》、《毒性材料杂志》等。相关专家认为,该研究为多环芳烃污染的深度光催化氧化治理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多环芳烃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工业活动的排放。土壤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汇集地,且多环芳烃在表层土壤的光催化降解是影响其环境转归的主要过程。
近日,杨学明院士应邀为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撰写题为“Surface Photochemistry Probed by Two-Photon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的综述文章(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2/ee/c2ee21493h)。该文简要回顾了双光...
2012年3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基金委计划局孟宪平局长、化学部梁文平副主任等,中科院计财局曹凝副局长、高技术局刘桂菊副局长等,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院士,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张颖祎副主任、隋长庆局长,合作单位中科院上海应物所赵振堂所长、赵明华副书记,我所张涛所长、冯埃生副所长,项...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近年来在低维有机材料光子学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前期对一维有机光波导材料的研究中(Adv. Mater., 2008, 20, 1661-1665;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7301-7305),研究人员发现了有机材料中的Frenkel激子与光子的强耦合作用所形成的激子极化激元(EP)在有机光子学中的作用机制...
2011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组织专家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赵利霞副研究员承担的“环境雌激素检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研制”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测试组专家对仪器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验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使用报告、财务报告,测试组的测试报告,现场检查了实验装置的运行情况,审核了相关档案材料。经提问和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
光子晶体因其对光的调控作用显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通过Bottom-Up方法将单分散亚微米胶体颗粒组装成为三维周期性堆积结构,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成为光子晶体走向应用的重要制备途径。然而,通常的球形胶体颗粒紧密堆积后因能量有利而得到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结构(FCC),理论计算表明,这种结构的对称性导致无法实现完全光子带隙。由此结构翻转而成的反蛋白石结构则要求光子晶体中两种介电材...
2010年9月16日,应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迈阿密大学V. Ramamurthy 教授来理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为研究生讲授《现代化学进展》学位课程,做了题为Chemistry in a Capsule: Photochemistry in a Confined Space和Light and Life: Real Life Applications of Photoc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