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相关记录475条 . 查询时间(3.194 秒)
电化学储能为整合间歇性低碳能源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好的稳定性、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以及钠元素的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有望满足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选择,胡勇胜研究员在2013年发表于Energy Environ. Sci.的文章中提出锰基NASICON型正极材料(如Na3MnZr(PO4)3,Na3MnTi(PO4)3等)极具潜力,并用固相...
磷化镍(Ni2P)具有较高的硬度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常用于防腐涂层和抗摩擦涂层材料。除了这些优异的结构材料特性,它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因而可用来制备稳定服役的电化学电极,在清洁能源和催化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合金化和掺杂等化学手段,可以对Ni2P表面电化学的反应机理和活性实现有效调控。而合金化和掺杂对Ni2P表面的化学状态、稳定性和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微观调控机制缺乏系...
磷化镍(Ni2P)具有较高的硬度,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常用于防腐涂层和抗摩擦涂层材料。除了这些优异的结构材料特性,它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催化活性,因此可以用来制备稳定服役的电化学电极,在清洁能源和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合金化和掺杂等化学手段,可以对Ni2P表面电化学的反应机理和活性实现有效调控。但是合金化和掺杂对Ni2P表面的化学状态、稳定性和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微观调控机...
混合电荷存储机制的器件结合了二次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的电荷存储机制,理论上同时具备高容量、高功率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储能器件。然而,混合电荷存储机制器件的性能取决于正负极的性能集成,不同机制间的差异导致了电极间的失配问题。此外,受限于正负极的相互影响、制约关系使得各性能难以同时匹配优化,从而限制了器件的实际性能发挥。尽管近年来对电极材料的优化和探索,有效地缓解了混合电荷存储机制器件所面临...
二硫化钼(MoS2)在固体润滑、光电子器件、电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镧系元素(Ln)掺杂可以对其各类物理化学性质起到不同的调控作用。Ln-MoS2基功能材料、涂层和器件在实际使役环境中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多时候与其表面的氧还原反应(ORR)密切相关。比如,表面ORR会增加Ln-MoS2基纳米器件和涂层周围金属部件的电偶腐蚀风险,而与此同时,Ln-MoS2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极大依...
二硫化钼(MoS2)在固体润滑、光电子器件、电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镧系元素(Ln)掺杂可以对其各类物理化学性质起到不同的调控作用。Ln-MoS2基功能材料、涂层和器件在实际使役环境中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多时候与其表面的氧还原反应(ORR)密切相关。比如,表面ORR会增加Ln-MoS2基纳米器件和涂层周围金属部件的电偶腐蚀风险,而与此同时,Ln-MoS2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极大依...
2023年5月22日,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团队在铀的熔盐电化学还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高温熔盐体系,解决了高活性金属电结晶成核纳米级晶核演变过程的表征和分析问题,实现了对铀成核形貌演变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并建立起了一套精准分析高温熔盐体系电结晶成核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为更精确的电化学数据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工艺的开发和设备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仿生器件通过结合对生物体的模拟和研究,推动了智能电子的发展,而智能电子的物体识别能力是取代人类感官的一个重要选项,这使其能够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感知。但目前用于识别物体的技术受限于高的操作电压、复杂的外围电路,且大多依赖于电子传输, 这与生物体内神经递质以离子运输的形式不兼容。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柔性电子产品因其独特性质在电子皮肤、人机界面、柔性显示、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能源装置和植入式器械等领域的众多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电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用于制造新兴的柔性电子产品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前景。本文全面回顾了基于静电纺丝的柔性电子(图1),包括电纺技术简介、电纺纤维多样性、电纺纤维电子器件集成策略和各种器件平台(包括电极、电阻、电容、压电/ 摩擦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黄振国教授合作,在B,N@C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氧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平衡传质特性与活性位点暴露情况,有效提升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为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进行释放是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病理学等许多领域的基本生化事件。测试胞吐作用可以为帕金森病等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作用基础。此外,许多常用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物等)也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胞吐作用。但由于神经细胞的胞吐作用测量目前主要依赖于碳纤维电极(CFE)等精密测量仪器以及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制约了药物对神经细胞胞吐作用的调控研究。因此,亟需发展先进的...
锂离子电池是能量密度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提升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研发的主要目标,中国、美国、欧洲和日韩等国家和组织都将开发400-600Wh/kg锂电池作为锂电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自1991年索尼公司首次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应用以来,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从90 Wh/kg逐渐提升到目前的360 Wh/kg(北京卫蓝新能源),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从实用化的角度,进一步...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洪文晶教授应Angewandte Chemie期刊的邀请,对单分子尺度超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相关论文以“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ramolecular Junctions” 为题于近日在线发表(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216819...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电催化析氧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冷冻抑制新策略,解决碳修饰过程中钙钛矿结构易破坏问题,首次实现在钙钛矿(Sr2Fe1.3Ni0.2Mo0.5O6-δ,SFNM)表面同时脱溶出合金纳米粒子和均匀包覆碳层。该催化剂用于碱性体系催化析氧反应(OER),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活性和长期稳...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