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物理学相关记录332条 . 查询时间(2.62 秒)
“在地球引力场的范围内,我国的空间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地球引力场之外的探测,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这是中科院院士、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今天在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开幕之前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述的。
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极具挑战性、创新性与科学技术带动性的航天活动之一。随着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深空探测开始起步。那么我国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开展火星、金星等更远距离的深空探测呢?
2013年7月20日早晨7时37分,CX-3和SY-7两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研的有效载荷数传分系统设备均一次开机成功。经过15天的在轨测试,遥测数据显示星载设备工作正常,地面站有效载荷数据接收正常;目前课题组已完成在轨测试总结,并通过相关评审,未来课题组还将配合有效载荷积极开展后续在轨试验。
磁场重联是磁能转换为等离子体能量(动量和热量)的重要物理过程之一,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的前沿热点课题之一,同时也是空间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磁场重联对解密太阳耀斑爆发、磁层亚暴等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物理机制和太阳风能量向磁层的输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磁尾重联与磁层亚暴的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将对揭示亚暴和磁层空间爆的动力学过程、及磁层空间天气预报产生重要科学意义和应...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以下简称子午工程)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子午工程的综合观测数据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系统数据积累和科学认知。
日前,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数值模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行星际-地磁天气团队(Solar-Interplanetary-GeoMAgnetic Weather Group, 简称SIGMA天气组):江朝伟(第一作者)、冯学尚(通讯作者)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物理学家合作,首次以SDO时序观测数据驱动模...
2013年6月9~12日,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凃传诒、魏奉思、万卫星等20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太阳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电离层物理,中高层大气物理,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和等离子体基本物理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共收录论文160篇,大会报告7篇。 会议程序委员会依据“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标准”,从符...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公布2012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的通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与我院联合申报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pat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获得认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地震实验室)温联星教授课题组结合分析地震仪观测记录和卫星资料,精确确定了朝鲜2013年2月12日地下核爆的位置和当量。研究表明,朝鲜2013年核爆中心位于北纬41度17分26.88秒、东经129度4分34.68秒,定位误差为94米;此次核爆当量约为12.2千吨,误差3.8千吨,其威力已接近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小...
2013年5月13日21时左右,我国科学家再次成功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此次试验利用高空探空火箭,通过朗缪尔探针、高能粒子探测器、磁强计和钡粉释放实验装置等多种科学探测有效载荷,对电离层、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和磁场强度与结构进行了原位探测。
记者2013年5月14日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5月13日21时左右,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高空科学探测试验,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自主空间环境监测、保障空间活动安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近日,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芳研究员、冯学尚研究员与中国科技大学申成龙副教授、汪毓明教授合作,首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两个慢速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碰撞后的能量转换。《地球物理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Volume 40, Issue 8)将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此项研究成果。该成果同时还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评...
2013年4月27日下午,由商学院城市与区域分析实验室、经济发展研究所发起的新学期“空间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系列学术论坛之四在三教102室举行。美国人口统计咨询公司总裁Susan Haynie博士和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城市与区域分析实验室讲座教授鲍曙明博士分别作了有关“空间商业智能进展”方面的讲座。吴玉鸣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商学院经济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金融学系的部分师生以...
请习惯颠簸的飞行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气湍流的强度和频率对跨大西洋航班的影响在本世纪中叶将有所增加研究人员利用全球气候模型来评估晴空湍流——这一现象源自风切变。研究人员特别评估了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的涡流强度——此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人类工业活动开始推进其大幅增长之前的两倍,而根据一个中间路线的排放场景,这一切很可能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的某个时间。
美国光学学会(OSA)旗下杂志《光学快讯》2013年21卷第6期 (Optics Express, VOL. 21, Issue 6, pp. 7768-7785, 2013) 发表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基探测组关塞、杨国韬等人的研究成果:New methods of data calibration for high power-aperture lidar。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